阅读历史 |

8恨不逢时(1 / 2)

加入书签

谢晦已大大方方地将东西捡了起来,随后目光坦然,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

“重申一遍,我以你的名义给百姓们发钱,将贪墨还惠于民,既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我只是拿走我应得的报酬。再者说,我也是青州百姓,拿走这份钱天经地义。”

她余光瞥见那些喜气洋洋的百姓,竟是越说越有底气。

“出了张知府这样的事情,百姓难免对官府降低信任。李大人坐镇青州,让他们心安才是最要紧的。还望李大人抓大放小,不必在乎这些细枝末节。”

李灵濯看着认真解释的她,唇角一勾,目光不觉间柔和许多:“还有呢?你提前回城,也有为今日之事做了结的打算吧?”

“自然。”

谢晦已正了正神色,将今夜的所作所为和盘托出。

“今夜之事是赵夫人与张小姐出的力。村子里的那些女人身无长技,更无自保能力,官府纵然有意以钱财补偿,也只会让她们成为被人觊觎的肥肉。所以我认为,不若就让这些罪臣家眷,代替官府接管她们。”

“罪臣家眷?你如何界定这一范围?”李灵濯问。

“主犯家眷与从犯家眷定然是不同的,我主张让那些轻罪家眷以劳抵罪。从前也有过国库空虚,令轻罪者捐钱捐粮抵罪的情况,所以这不算是先例。”

谢晦已转过头去,看向那些打算盘打得飞快的官员,与街道上长久不灭的灯火。

“官府补贴的银钱折成几间铺子,由罪眷打理,所得交给这些女子。一来,这些罪眷识字明理,那些女子跟着习得本领,日后若想另走他乡隐姓埋名,也有了立身之本。

“二来,青州府沉疴已久,想来官府不见得有多少闲银,百姓也不见得有多么信任。如此以贪安民,有罪眷、民间与官府三方相互牵制,那些罪产充公后去了何处,百姓也能一目了然。他们心里安稳,才会少说怨言。”

李灵濯听罢,不禁将她的手攥得更紧了些,“这就是你在林子里想与我说的话?”

“是。”

谢晦已偏头看他,目光格外坚定。

“法理是人定的,你与官府奉行的永远是那一套理论,但是她们不属于‘人’。没有用处的普通的她们,不知法也不制法,这辈子除了成为受害者,再无站在公堂之上的可能。你说得对,我不能见一个救一个。”

她顿了顿,随后垂下了那双精明的眸子,“你单单医治好青州顽疾,不过是一件无功无过的功绩。君子论迹不论心,这是李大人最为擅长的事,只看你想与不想了。”

“怎么不说完呢?”

李灵濯轻笑一声。

“此事人前人后都由你来出面,虽是挂了我的名,但无论是张家人还是青州人,都会记得你的大恩大德。一个为民请命的弱女子,一个远离政治的女菩萨,先前在官府被你安抚的百姓,经此一事怕是要把你供起来了。”

他俯下身,贴在她耳畔轻轻说道:“有你事先发钱给城中百姓,新规推行的阻碍将大大减少。此事若成,日后挟持民意倒逼官府之事,还会少吗?会有多少人天生就站在你那边?深谙其道者,分明另有他人。”

谢晦已抬眸一笑,伸手拍了拍他的脸颊,“李大人忘了,我的名声可跟你绑在一块呢,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我哪敢不满?”

李灵濯拉着她的手腕,将她拽进自己怀中,“我很庆幸,对你而言我还有些用处。”

“真有这么可怜?”

谢晦已故作惊讶地看着他,显然没明白他到底在自我感动什么,“那几日前利用我的是谁?难道这就叫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李灵濯哑然失笑,随后目光复杂地对她说道:“我可能真需要你帮个忙。”

***

谢晦已见到李兰畹时,心中倏地升起一个念头:她定是李灵濯的妹妹。

她生得一双明净如杏的眼睛,相貌与李灵濯毫无相干,但她身上那股锐气绝不逊色于他。

瞧见谢晦已随人步入屋内,却没随人离去,坐在榻上的李兰畹警惕抬头,全身瞬间紧绷,“你是什么人?莫非是那位谢小姐?”

为了表示自己并无敌意,谢晦已双手摊开,站在门旁没有再进一步。

“正是。想必你兄长已经向你交代过了,我与你一样,同是沦落于青州城的苦命人,你无需对我如此戒备。”

李兰畹紧握拳头,视线牢牢锁在她脸上,“你与我何来相似?你是出于客套,还是真的与我同病相怜?”

谢晦已照旧未移半步,与她继续解释道:

“这种事情还能作假?我若真想搏你同情,何必用这种自损名声的方式?你兄长‘以权压人,逼我留下’不是更好的理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