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三色熟水一(1 / 2)

加入书签

梁照儿暂且在郑家安定下来了。

郑家是三口之家,人口简单,玉梳还有个大哥唤作玉松,不常在家。

原先郑家在乡下有田有地,日子虽清苦了些,倒也安稳。郑父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木匠,可惜天不假年,一日替村里人盖屋子的时候被顶上掉下来的横梁当场砸死了。

关大娘寡居后带着一双儿女时常被族里的无赖欺负。那起子泼皮欺田霸地,甚至把浇地的粪泼到郑家堂屋里。

这就是明晃晃地羞辱人了!

玉松年纪小,又吃不饱饭,压根打不赢几个堂兄,只能咬着牙斗狠,希望他们能被吓退。可每每换回来的是一阵嬉笑和更重的拳头。

无奈之下,关大娘才带着一双儿女到了镇上讨生活。她身无长物,只能替人浆洗衣服维持生计。玉梳自觉娘亲太辛苦,紧等慢等,一过了九岁便立刻自请去崔家做丫头贴补家用。

玉松见妹妹都去谋生路了,也不好在家空坐着等饭吃。考科举时间长,没点家底耗不起,太不现实,何况他也没这个脑子。

除了卖力气玉松想不到别的法子,他先在码头拜了漕帮做卸货的脚夫,后来又去镖局做趟子手①,受伤是常有的事。有一次玉松半死不活地被人从外头抬回来,给家里人吓得不轻。

贺家的时常来陪着关大娘说话,见关大娘还不肯享福,有事没事也做些活计贴补家用便三分打趣七分捻酸道:“老姐姐,我看你八成是个享福的命,一儿一女孝顺的很,还忙活甚么劲!”

“孩子们拿回来的每一文钱,都不容易。我这做老子娘的没能给孩子们攒下什么家底已是对不住他们,再不敢奢求别的!”关大娘摇了摇头,从笸箩里掏出几股其他颜色的线继续打着络子。

梁照儿听关大娘和贺家的闲拉家常听得入迷。没一会儿她已经知道了明教巷里头不少人的八卦,例如哪家的小郎君和小娘子看对眼了,偷偷私会、又例如那些更劲爆的风月韵事。

“……听说了元大师已经云游到了扬州地界,后日要去建隆寺讲解经文,”贺家的话锋一转,又说,“只是如今天太热了,巴巴地去了也是白白受罪。”

关大娘点了点头,赞同道:“是热了些,不过想来冲着了元大师的名头,也有不少人肯枯站一两个时辰。”

梁照儿眼珠子咕噜一转,心想这正是难得的商机。

等贺家的走了,梁照儿才摸到关大娘身旁问道:“大娘,寺庙讲经的时候人多吗?”

关大娘先被问得一怔,随即笑着说:“自然了。你才来不久还不知道,每到这时候,建隆寺里头都迈不开腿!”

梁照儿两眼放光,看来在建隆寺门口摆摊卖冷饮大有可为。

不过方才贺家的说的也有道理,若是大家都不愿意出门,岂非是白搭了?

梁照儿也不扭捏,一边替关大娘挑着线,一边直率问道:“大娘莫嫌我没见识,我还得问句??不知这位了元大师是哪位神仙下凡?”

“了元大师可了不得,他是禅宗的高僧,不仅有辩才,还能对诗,听说当朝不少文豪都和他有交情呢。”关大娘面上浮出了一丝欣赏之情。

没想到大师还是位自带粉丝流量的重量级嘉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