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婚(1 / 2)
嘉禾十五年后,大翰朝便似没了好年景。
先是三年大旱,万亩良田几成焦土,至十八年才缓和。
百姓一口气还未缓过来,十九年开春南方忽降大雪,涉及五个州郡,幸而江南向来富庶,虽冻死不少人,到底没有酿成民乱。
到初夏北方连绵阴雨不绝,七月黄河决堤,北方十余州郡受灾,尤以并、相、青、永、黄五州为甚,多少昔日良田还未从旱灾恢复便成了一片汪泽。
朝廷救济粮草不足,灾民变为流民涌向附近郡州。
且不说周围郡州也受了灾,自顾尚且不暇,不敢接收流民。何况这次死的人太多,来不及掩埋,天气炎热,灾区瘟疫横生,向周围郡州迅速蔓延。
那些郡州无不城门紧闭重兵把守,甚至有些郡州只要灾民靠近百步之内便射箭诛杀。
许多灾民不得已,不得不落草为寇,干起打家劫舍的勾当。
起初朝廷不以为意,以为派兵镇压即可。
却不想那些大旱年间便已落寇的匪贼们借机吸收聚拢不少流民,几个贼首已小成气候,不仅与地方官兵打的有来有往,甚至开始掠夺村舍县城,势力一步步壮大。
局势难以控制,向来报喜不报忧的地方官员不敢再隐瞒,奏章一封接一封,堆满了内阁的桌案。
皇城外民怨沸腾,嘉禾帝却沉迷问道修仙,之前便三天两头的不上朝,此次彻底辍朝已近一年,连御史大夫激愤触柱而死也未能将他引出。
直到边关急报传来,他才脱下道袍换上龙袍再度坐在金銮殿上。
大翰朝北有匈奴伺机而动,南有南越虎视眈眈,东有倭寇时常侵犯,西有西戎摩擦不断。
朝廷重文轻武多年,加上国内动乱,他们像闻到味道的野兽,不约而同的前来进犯。
相比于倭寇只为掠财,南越西戎只派出小股士兵侵扰,北境形势可谓岌岌可危。
草原匈奴竟然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前来进犯,而此时,冀州边关驻军不过六万。
嘉禾帝虽然一心修道,奈何还未成仙,对臀下宝座依旧十分珍惜。
百姓死活与他无关紧要,可是距京城不过数百里的冀州一破,他转眼便要沦为亡国之君。
孰轻孰重,他心里自然有杆秤。
皇上临朝,第一道圣旨便是出兵冀州,可盘算了一下兵力却犯了难。
其余三处边境驻军皆不可动,地方官兵忙着赈灾剿匪。
京畿五万御林军要护卫皇城,责任重大,绝不可轻举妄动。
兵部几位大臣薅秃了头发,终于凑出两万兵马前往支援。
事关紧急,朝廷不敢敷衍,这两万兵马虽然不是装备精良,倒也不是老弱病残,只是到了边关一个个饿的面黄肌瘦,十分的不体面。
前来送兵马的兵部侍郎满怀歉疚地道完歉,又歉疚满怀地提出要求,??因着赈灾导致国库空虚,这两万人的军粮路上已经吃完,今后一日三餐还得冀州自己解决。
来接应的将士一听这话,不由冷笑,质问道若说这几年赈灾国库空虚,可前些年风调雨顺之时,也未见军饷按时发放,更休提武器辎重已数年未见配备。
一旁的户部官员无言以对,只做耳背未闻。
嘉禾帝难得兢兢业业上了两个月早朝,终于传来了冀州以少胜多大破匈奴的消息。
冀州军追击数百里,将单于十几个儿子杀的只剩下襁褓中的两个婴童,逼得单于不得不献上降表,跪地称臣。
消息传来,朝廷上下为之一震,嘉禾帝龙颜大悦,此一役不仅保住了大庆江山,更破除了民间流传甚广的一则民谣。
??皇上无道,天降惩罚,大翰将死,新朝当立。
嘉禾帝圣心大慰,大翰国运仍在,朕仍是真龙天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