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4态度(2 / 2)

加入书签

来到碣川,这个未曾踏足过的城域,她仍旧热衷于打听当地轶事。

与以往不同,这次她着意打听知府相关的事情,不再是把闲谈当作消遣。

在她的刻板印象里,身居皇宫的显贵皇子,应该都高高在上、自负矜傲,所以起初得知要与太子同行时,暗自惴惴不安。

多日相处,更进一步了解太子的为人,她才发现原来真正的太子与自己的设想大相径庭。

他能与随从相处融洽,以谦和姿态示人,甚至会关怀她这种于队伍毫无用处的人。

她自作主张调查王顺涛,为的便是替太子分忧。

可是她没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王顺涛耳目的监视下。明目张胆的调查让王顺涛起了杀心,而后才有了引敌入山的计谋。

沁云抽泣道:“刘惮是个好色之徒,当日我陪你们一起去衙署时,他就起了歹心。昨日我恰在衙署附近,他们二人逃跑,当街就把我抓走了,我招架不住,呼救不得,只能任他带我出城。”

她隐刘惮在马车上对她做的事情,淡淡阐述一个不算糟糕的事实。

黎昭文是一个值得袒露真心的人,她愿意告诉她任何事,但唯独这一桩,她不愿提及。

因为自尊心使然。

黎昭文察觉出她濡湿双眼中复杂的情绪,想开口询问,却不知如何启齿。

每个人都有权藏匿自己的心事,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值得和盘托出,坦白就像枷锁,禁锢自我保护的能力,给他人制造伤害自己的机会。

黎昭文设身处地从沁云的境遇考虑,体谅她劫后有所顾虑,不再追问其他。

她反复为沁云拭泪,温言道:“你能平安归来就好,其他都是浮云。一次过失不算什么,况且你的本意是好的,我想即便太子知道真相,也不会责怪你。”

“你说太子得知此事,会怎么处置我?还有顾将军……我差点害他们丧命。”沁云垂首,心下忐忑不安,自责不已。

顾景渊到底是救她的恩人,她不好意思再直呼名讳。

若换成别人,兴许会和沁云一起担忧,但黎昭文作为太子的妹妹,知悉哥哥的为人,料想他不会因为此事动怒,遂安慰沁云:“不怕,实在不行,我就同你一起担责。”

太子归来,见沁云安然无恙,甚是欢喜,只嘱咐沁云静心调理身体,不多问其他。

其实是顾景渊事先说出找到沁云时的情景,太子担心沁云会为此感到难堪,特意取巧避开与两个歹徒有关的话题。

沁云转顾黎昭文,见后者带着鼓励意味的颔首,深吸一口气,终是坦白了自己的过错。

太子听完,没有要怪罪她的意思,反而用稀松平常的语气说道:“你是为了我才调查他,你的好意,我心领了。这过程中虽是出了些差错,但你也为此置身到了险地,你只是欠缺考量,并非这一切的祸端,我想我没有理由责怪你。”

他笑着问顾景渊的意见:“景渊,你觉得呢?”

“这次大家都无碍,我想沁云姑娘有心认错便足够了,其他无需多言。”顾景渊面上略无表情,眉目萧索冰冷,但语气柔和。

太子颔首道:“这事就此揭过,以后就不必再提了。”

他愿意对沁云温言相待,但对王顺涛,鄙夷态度明确无疑,“王顺涛先在何处?我且去审问他一番。”

离开碣川之日,黎昭文终于拿到她心心念念的小狗香囊,太子见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