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5成交(1 / 2)

加入书签

“景渊,昭文。”太子在不远处唤道,“该启程了。”

黎昭文应了一声,复对神情恍惚的顾景渊说:“你还不相信我说的话么?我不妨再告诉你一个理由吧。

“顾将军死在当年那场叛乱,你身为他的儿子,这一世应该不会任由父亲再度赴死。我观察到你很在乎手下,你不战投降的原因里,他们也占了几分吧?要想顾将军和将士们都免于死难,阻止淮王谋反,是消除灾祸的唯一途径。”

顾景渊道:“只要我劝说父亲谋反,他就能相安无事,阻止淮王谋反不是唯一救他的方法。”

黎昭文恍若未闻,只说:“过了青阳就要前往宣州了,我很期待见到顾将军。”

如今秋色初显,气候凉爽,金吾卫脚程较前时快了不少,不过几日便到达青阳。

城门之外,大排长队,队伍良久才挪动一次。

顾景渊以为勘验不必这么久,遂问前面的路人:“阁下,可知前方城卫在盘查什么?”

路人回答:“隔壁荣岐瘟疫盛行,青阳不准在荣岐待过的人入城。”

顾景渊问道:“疫情是何时开始的?”

路人道:“已经一旬有余了。荣岐连年灾荒,如今又闹瘟疫,在青阳有亲戚的人家都想投奔过来,哪里管什么禁令。荣岐和青阳相距八十余里,他们辛苦从荣岐奔波到青阳,却被拒之门外,眼下正和城卫吵得不可开交呢,咱们要等上一阵方能入城。”

顾景渊道:“我们商队本准备前往荣岐,却不知那里疫情肆虐,阁下知不知道现在荣岐是什么情况?我在想要不要过些时日再入荣岐。”

路人道:“荣岐米粮不足,医师不够,每天都死人,你去那里做不成买卖,不如绕过。”

顾景渊道:“朝廷有分派赈灾粮下来,怎么会米粮不足?”

路人不屑道:“赈灾粮穷人哪里有份拿到,都被富人和官吏攥手里了。不论是瘟疫还是灾荒,受苦的只有清贫百姓。”

顾景渊告禀太子,太子疑惑道:“荣岐有疫情,父皇为什么不告知我。”

短暂等待后,队伍终于开始有序挪动,商队不多时便顺利进城。

前往客店的路上,太子静静凝望窗外。

街道上,每个人都神态恬静,在灿烂的日光下不急不缓地做自己一如既往要做的事。

叫卖声和交谈声混杂在一起,车马声和脚步声也有节奏地响起,形成一种人们生来就能适应的淡淡噪音。

这些噪音里,还潜藏着太子的心跳声。他剧烈跳动的心脏,就像飞鸟临行前飞快扑朔的翅膀,急促而有力。

他的全部心绪都凝聚在荣岐上。朝廷不援助,官吏不作为,他担心长此下去,会有更多的百姓丧命。

到达客店,太子急切回到自己的房间,把笔蘸墨,给皇帝写信。

黎昭文在他身侧,将信的内容一字不落看完,太子见她凝眉沉思,放缓封函的速度,问道:“我这封信没什么不妥吧?”

黎昭文取过太子手中的信函,为他铺一张新纸,“荣岐情况紧急,书信一来一回要耽搁不少时日,殿下与其请示圣意,不如先自行入荣岐赈灾。朝廷的救灾粮到底在谁手中,我们也可亲自到那一探究竟。”

太子在信中请示皇帝开粮仓赈济灾民,这点没有不妥,只是下达命令、管辖粮仓、运送米粮这一系列程序里,参与的人员不计其数,这其中有人安分守己做好本职工作,有人通过漏洞为自己谋利,等米粮真正送到百姓手中时,或许已经所剩无几。

真正能帮助百姓的方法,只能是自己亲自前往荣岐救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