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旧忆(1 / 2)
家仆把黎昭文领进杨宗道的书房,但见他面色如常,毫不病态。
“大人,李子?绝不能入内阁。请你明日劝说陛下收回成命。”黎昭文当即说明自己的来意。
她自觉这番请求太过唐突,说话时略微压低声音,底气不足。
杨宗道一时不解,“这话是何意?”话音留了几分余地,没有明说帮或不帮。
黎昭文道:“我在池州时调查过一桩命案,凶手名叫李绶,是李子?的外甥。他设计毒杀自己多年好友,事后在狱内服毒自尽。我疑心……他的死与李子?有关。”
“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此事与他有关。”
“暂时没有,我所说的只是推断。”黎昭文的情绪越来越低落。
杨宗道继续向黎昭文投去探询目光,“无凭无据,陛下很难相信这番说辞。你来这里就是为了同我说这些?”
当公主时身边人都是对自己有求必应、言听计从,何时询问过原因?黎昭文此刻才意识到,地位尊贵原来能带来这么多便利。
她沉吟半响,说:“李子?不会甘心拘泥于次辅之位。我想提醒大人对他多加提防。”
实际上不必她多说,其中的利害杨宗道自己也清楚。
“昭文,你应该知道妄议大臣的后果,假使我将你今日的话尽数透露给李子?,他会让你在朝堂再无立足之地。”
“首辅愿意和我做一个交易吗?”黎昭文声音略显生硬。
杨宗道到底对她是有爱惜之心的,她的言语几番出乎意料,他都不以为意,淡然笑道:“什么交易?”
黎昭文鼓足勇气说道:“这次京察结束,言官会以大人庇护乡里为由进行弹劾,我希望在此之前,大人能公正处理京察事务,以免言官抓住把柄。如果大人不按照我的意思去做,将难保首辅之位。”
池州是杨宗道的家乡。前世京察遭受贬黜的官员里,无一人来自池州。有言官借机弹劾杨宗道,说他庇护乡里,处事不公。后来上疏弹劾的言官越来越多,事态越来越难以控制,杨宗道无法为自己正名,不得不请求致仕。
皇帝深知言官给杨宗道定的罪名太过虚浮,先时便惩治了为首弹劾的几名言官,但杨宗道为不让皇帝为难,坚持要致仕还乡。
最后皇帝只能削去他的首辅之位,仍留他做吏部尚书。
当初接任首辅之位的人便是李子?。
那时候黎昭文对李子?的印象不算太差,皇帝主导阁臣任命,李子?能入内阁主事,代表他极受皇帝的认可和信任,她相信皇帝择人不会出错。
她在家人的呵护下长大,不知朱红宫墙之外的险恶人心,把言官对老师的攻击视为无理取闹,把李子?视为接任老师的又一代良臣。
淮王谋反,打破了她对这个世界单纯的认知,不是所有人都忠诚,不是所有人都纯善,家人和老师的性命葬送在这些人手里,她不会再轻信朝中的任何人。
今生初见李子?,惯于以貌取人的她便觉此人不简单,他身上有许多模糊的疑团还未解开,他没有资格进入内阁。
她几乎没有和皇帝单独接触的机会,不敢凭一人之词改变皇帝的主意,杨宗道是唯一可以改变现今局势的人。
既是不能让李子?成为首辅,那么便要先解决杨宗道即将面对的困局。
杨宗道绝不能失去首辅之位,她不得不把前世的弹劾案透露给他。
杨宗道听见黎昭文知道自己的私心,不禁一惊,“你究竟是何人?”
黎昭文说:“我是你的学生。老师,这次请你一定要相信我说的话,这一步事关重大,你绝不能踏错。”
杨宗道微微一怔,“条件是什么?”他不怕仕途被毁,只怕自己不能再辅佐皇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