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1获罪(1 / 2)

加入书签

陛下,臣绝无谋害陛下之意,还望陛下明鉴。”林?伏地叩首,掷地有声。

皇帝漠然不语,眉宇间神色阴骘。

今日他召集六部及都察院、大理寺长官到场,共同商议行刺案结果。

诸官员在旁察看天颜,各怀心事;有人想出言为林?辩解;有人想当面弹劾林?。

林?继续为自己辩驳:“臣实在冤枉,吴适镐所说的话,陛下万不能信。他这是口说无凭,蓄意污蔑。”

皇帝微有愠容,道:“你有没有私下和淮王联系过?”

林?的身体微微颤抖,连声否认:“淮王乃藩王,臣怎敢与他联系。臣只知道尽职事君,断不会有谋反的念头。”

“那你说说,你为什么想杀朕?”皇帝淡然抛出另一个问题。

“臣没有刺杀陛下的动机。臣有厚禄,有称心的职位,何必自寻死路。”未至暑热,林?的官服已经透出一层薄薄的汗来,“吴适镐记恨臣,臣又怎会让一个随时可能背叛臣的人做刺客。”

皇帝四顾一周,道:“你们呢?对此有何看法?”

都察院左都御史向皇帝禀报道:“陛下,林府上下已经搜寻了一遍,暂未发现他谋反和刺杀的证据。”

皇帝微微颔首,又疑惑道:“庆邑兵变,你又怎么解释?”

林?竭力撇清自己与孙辙武的关系,“庆邑兵变的事,臣一概不知。”

杨宗道突兀问道:“你当真不知?”

林?思量片刻,不改措辞,“的确不知。”

杨宗道从袖中取出一册奏疏和一张满是字迹的纸,直呈皇帝,“陛下,这便是庆邑兵变的真相。”

皇帝把奏折展开,蹙了蹙眉,面色不由一沉。

“你倘若真的问心无愧,又怎会对那户姓唐的人家赶尽杀绝?”杨宗道目色凝重,“庆邑兵变发生后,是你提议先帝派御史到长垣县巡视治吏,因为你知道,这户人家里有人上京告御状,你害怕事情败露,于是先下手为强。”

“不……不是的。”林?慌张摆首,“你没有证据,你不能诬陷我。”

杨宗道冷冷道:“人证就在外面,现在就可让他进来,与你当面对峙。”

话毕,内臣领着一个两鬓斑白,满面皱纹的老者进来。深施一礼后,他哭诉道:“皇上,求您为小民做主。”

遂扬声述说自己的遭遇,提及入京告御状时,言辞甚为慷慨激烈。

林?听着,慢慢攥紧了拳头,怒视杨宗道:“阁老,这证人你是从何处找来的?莫不是你自己捏造出来的罢。”

杨宗道嗤之以鼻:“我不会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转首对皇帝说:“陛下,吴适镐的口供和这位证人的并无二致,可见当年庆邑兵变,林?的门生孙辙武的确滥杀无辜,而他作为老师,不仅没有加以约束,反掩盖事实真相,其罪当万死。”

“你胡说!当年上京告御状的根本不是这个人!”林?怵然心惊。

杨宗道“哦”了一声,反问他:“那你告诉我,告御状的是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