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2状元(2 / 2)

加入书签

她呆愣在原地,始终没有置身事内的实感,若不是身边人多番提醒,她的神思将会一直游离在外。

她到丹陛鳌头处跪拜后,远远地凝望殿内的皇帝,他脸上的笑意清晰可见,她脸上的迷惘他亦清晰可见。

皇帝很疑惑,缘何这个新科状元脸上没有喜悦之色?她的容止可排在历届状元前列,她的资质可称为上乘,她的天赋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她身上的任何一样特质,都是旁人可望不可及的至高终点。

但她本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特质的存在,她平和的神情,似乎在说这些并不重要。

她的淡漠气质,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静默对视片刻,黎昭文才转身回到队列。

本以为传胪后就能入班翰林院,不想还有恩荣宴、谢恩仪、释菜礼等一应情事。

黎昭文暗暗期盼这些繁琐的事宜快些结束。与此同时,也期待在恩荣宴上和李子?见面。

尽管这段时日她一直在忙碌自己的事情,却不曾忘记调查杀死李绶之人。可惜这其间的疑团实在太大,调查始终无法推进。

她追查幕后凶手,并不是在为李绶讨公道。苏衍和原身的死是李绶一手促成的,李绶即便身死千百次,都不足以补偿这两条逝去的生命。

他中毒身亡是他应受的惩罚,黎昭文不觉得惋惜。

之所以要追查,是因她敏锐察觉到事件远没有表面简单。杀人之事败露,处死李绶是板上钉钉的事,缘何还要多此一举把他毒死?

他自负且倔强,黎昭文屡次询问都无法让他吐露真相,看样子是决意要守口如瓶至死。

她不明白,他背后的主人,为什么要冒着被人发现的风险将他毒死。

李子?,是她怀疑的首要对象。李绶幼时由他抚养长大,后来李绶回到池州,他们依旧来往不断,李绶对他的感情更甚于自己的亲生父母。

她难以确定李子?对李绶是何感情,仅从李绶身死后李子?的镇定态度来看,他似乎并不重视这个外甥。

黎昭文怀疑,他早就知道李绶会被人害死,故而才会如此冷静淡定。

但无凭无据,这些论断经不起推敲,唯有从李子?处着手调查,才能有机会获取有价值的线索。

恩荣宴是皇帝赐宴,文武公卿皆会出席,李子?是位列正二品的高官,自然也要莅临。

前世黎昭文略微知道一些朝臣的名字和经历,也曾听宫人描述过他们的长相。据说李子?身形矮小,体态肥胖,下巴垂着一绺修长的美须,在一众身形修长的朝臣中甚为突出。

她凭借记忆寻找符合描述的官员,少顷便确认了李子?所在的席位。

恩荣宴不同于普通应酬,宴间气氛拘谨,各朝臣只是说些场面言语,李子?在百无聊赖地动箸挑菜。

一直以来,黎昭文以为他是一个精明的人物,否则不会平步高升。然则今日亲眼看见他本人,目中透着几分愚庸之气,俨然和精明干练毫无关系。

她见过有人装深沉,见过有人装机智,却不曾见过有人装愚笨。

看着李子?这张带着三分和善、七分愚庸的脸,黎昭文陷入了沉思。

她习惯把事情往复杂的方向推想,不相信李子?会是愚笨之人。她深知不能仅靠外表分辨人品,直觉告诉她,李子?或许会是一个比林?和顾景渊更难对付的人物。

正沉吟间,忽听有人唤她和苏凌陟的名字。循声望去,但见那人长着一张狭长的脸,一双浑浊的眼睛直勾勾盯着黎昭文,毫无血色的薄唇自顾自说道:“你们二人是不是朋友呀?”

黎昭文一眼便认出他是宫人们常说的“黄老鼠”黄成斌。他走路时眼睛爱左顾右盼,夜间双目会发射出渗人的精光,像极了在黑暗中觅食走的老鼠,宫人们私下给他起了这样一个外号。

他和李子?同属工部,每日散值都是相伴而行。如果说黄成斌是老鼠,李子?便是能压制他的猫。他们之间没有友情,他对李子?百般奉承,百般殷勤,全因李子?是他的天敌。

以前黎昭文常常责怪宫人们随便给人起外号不礼貌,而今才发现,原来他们说的不过是事实罢了。答案显而易见??这只“老鼠”正为他的主人冲锋陷阵。

黎昭文和苏凌陟摇头否认,他又道:“这便奇怪了,我看过你们的策文,观点和行文结构有很多相似之处,我还以为你们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呢。你们一人是状元,一人是榜眼,彼此互不相识,策文却如此相似,当真巧合。”

在场的官员都是在宦海沉浮多年的厉害人物,他此言一出,大家便都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

文章观点相同尚且合理,行文结构相似却是考场上少见的现象,不排除有舞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