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6东罗马来客(2 / 2)

加入书签

“能觐见伟大东方帝国的女皇陛下,此乃狄奥多西毕生的荣耀与上帝的恩典。”狄奥多西躬身行了一个标准的拜占庭外交礼,言辞恳切,充满了学者般的真诚与对知识的推崇。

数日的正式会谈,围绕通商条约细节、边贸互市规则、打击海盗维护海陆商路安全等务实议题展开。女皇展现出惊人的精准把握能力,她的问题常常一针见血,直指关键。但当外交议程暂告一段落后,更深入、更富个人色彩的交流开始了。

接连数日,狄奥多西作为尊贵客人被邀请至皇家禁苑、御书房甚至女皇在城郊的观星台(振华书院尚未完全竣工的观星台暂借使用)。在这些相对私密且轻松的空间里,女皇亲自询问的焦点发生了奇妙的转变。

一次在御苑的秋千草亭下,女皇命内侍奉上上好的建茶,目光投向远处夕阳下的田野:“狄奥多西阁下,朕听闻君士坦丁堡乃万城之城,壮丽无比。能否为朕描绘,汝国之民如何治理水源,防范疫病?海上船舶如何利用罗盘之外的方法辨识星辰航道?”她的问题跳出了宏大叙事,精准落到了实际的城市治理与生存技艺。

在御书房的巨大寰宇坤舆图前,狄奥多西侃侃而谈,女皇的手指则随着他的描述,从君堡移动到安纳托利亚高地,再到埃及的亚历山大。当她听闻古亚历山大图书馆曾经的恢弘与最后付之一炬的惨痛时,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深切的惋惜:“知识,尤其是关乎生存与自然的技艺,是文明存续的根本。将其付之一炬,实乃万世罪孽。”她对知识的珍视,令狄奥多西动容。

最为重要的一次对话,发生在即将竣工的振华书院工地上。狄奥多西震惊于这座迥异于传统儒学书院的奇特场所:庞大的工坊内部,崭新的水车模型正在调试;简易药圃里,本草被系统种植分类;甚至在规划中的“巧工坊”位置,柔福帝姬正亲自与工匠讨论一种利用水力驱动的纺纱机图纸!

“陛下,”狄奥多西难掩惊叹,指着工坊结构,“此非寻常书院!其所研所授,竟与希腊先贤探究万物之理与亚里士多德论及实践技艺之精神颇有暗合!”他兴奋地继续描绘:“在君堡,我们有‘大学’!它并非神学院,而是学者自由辩论、系统传授之地!有雄伟的殿堂供哲人阐释柏拉图的理念;有几何学者精准描绘地球与星辰运行;有医学院解剖动物验证盖伦医理;还有专门学院研习查士丁尼大帝的《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