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东罗马来客(1 / 2)
昭武五年的春风,仿佛饱含着复苏的意志,格外强韧。它不再仅仅吹绿汴梁城的垂柳,而是携带着冰雪消融的气息,顽强地漫过玉门关隘嶙峋的烽燧遗迹,唤醒沉寂已久的河西走廊。随着大宋铁骑在关陇的最后肃清完成,北疆彻底平定,那条曾经连接东西方世界、流淌着财富与智慧的黄金血脉??丝绸之路,历经了靖康以来的干涸与断流,终于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春天,重新汹涌澎湃起来!
河西道上,久违的驼铃声叮当作响,穿透戈壁的风沙,悠远绵长。一支支庞大的商队绵延如龙,满载着丝绸锦缎、如玉青瓷、香郁茶砖,以及记录着东方智慧、工艺的精美图籍卷轴,迤逦西行。来自河中、波斯、大食甚至更遥远国度的商贾们,怀着对东方繁华的向往与对利润的渴望,驱使着高大的双峰驼,跋涉万里而来。他们的眼眸中,昔日的惊惧与试探早已褪去,此刻闪烁着对新秩序的信任和对新市场的贪婪期盼。而在东南沿海,广州、泉州、明州的港口桅樯林立,万舸争流。造型奇特、帆幅巨大的海舶辐辏云集,蕃商云集于市舶司前,操着迥异的语言,热烈交易着香料如黄金、宝石如星辰、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与来自异域的珍禽异兽……一条跨越山海、沟通世界的全新贸易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活力,在大宋女皇的铁腕保障与锐意推动下,急速恢复并扩展着命脉。
这不仅仅是货物的流动,更是知识的河流,是信息的潮涌!西方的珍稀典籍抄本,东罗马巧夺天工的机械图样,异域治疗奇疾的单方验药,乃至关于西方风物人情、政治典章制度的口头见闻与零散笔录,都随着驼队的蹄印和海船的舵迹,源源不断地涌入大宋这片如同初春沃野般渴求新知的土地。
这份开放与交流的盛景,最终汇聚成了紫宸殿内一次标志性的历史会晤。
身着紫绶金边袍服,气质雍容而带着浓烈学者气息的狄奥多西?帕里奥洛格斯,这位来自万里之外东罗马帝国的正使,与其说是一位外交官,不如说是一位肩负着知识探索与文明对话使命的博学鸿儒。他精通希腊文、拉丁文与一些阿拉伯语,不仅对东罗马的天象观测体系了如指掌,在几何学造诣上更是令人叹服,同时对古希腊哲学与拜占庭传承的希波克拉底学派医学有着深厚的研习。他带来了曼努埃尔一世皇帝的亲笔国书、镶嵌宝石的华丽东正教圣像、珍贵的拜占庭丝绸挂毯以及一套详尽描绘君士坦丁堡与地中海沿岸地图的羊皮卷册,表达了对东方这位传奇女帝以及其重塑的庞大帝国深深的敬意与寻求长久通商、建立稳固外交的深切愿望。
女皇赵福金的迎接,规格极高,用意更深。她没有穿繁复累赘的朝服,而是选择了一身庄重中透着利落的玄色底、金线绣日月纹饰的礼服,既不失天朝威仪,又隐隐透出一股锐意进取、渴望交流的务实风格。她的眼神锐利如鹰隼,扫过殿中陌生的西方仪仗与面孔,深处却燃烧着对广袤未知世界的强烈探求欲。
“欢迎你,狄奥多西阁下。万里之遥,跋涉至此,辛苦了。”女皇的声音平静而威严,用的是官话,由精通希腊文的鸿胪寺通译清晰转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