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求真书院(2 / 2)
除了他,其余几个先生也已谈妥,他们大都是剑南道人士,尤以梓州最多,又不像黄实一样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就都等到书院开学再来也不迟。
林智斟酌再三,为书院取名“求真”。
求真书院开办的消息一放出去,梓州以及附近几个州府的学子都听到风声。
刚建成的书院,自然没什么名声可言。
但现今学风日盛,读书人的数量也多了起来,而地方官学一年只招那么些人,剩下的只能去为数不多的私学。
可剑南道的私学还不算兴盛,多的是蒙童学堂,像这种可以直接教导科举知识的书院极少,因此每一家书院刚开就会有不少人来求学。
再加上大家一打听,求真书院的两位创办人原来是朝中做过官的,院长林智几年前还是国子监太学博士,素有雅名,此外再一看书院已经定下的几位先生,也都是学识颇丰、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大儒,师资力量非常雄厚,那些还未找到合适书院的学子纷纷心动。
因此不过一月时间,来报名的人数比林智预想的要多出许多。
林智对学生也是有要求的,原本就打算即便报名人数少他也要对学生进行考教,那些读了几年书却还胸无点墨的拒绝入院。
虽是抱着广纳天下学子,教导圣贤之道的想法,但那不服教之人收来也不过是多浪费心力。
有读书的条件,却不上进,白白浪费天赋和资源,收来作甚?
他原先在太学做博士,最为心痛的就是那些勋贵子弟进来除了皇家之外的至高学府却每日不思进取,招猫逗狗。
林智打算今年将通过考察的学子尽数招收,按照他们现有的程度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班,以后每年招收人数固定在八十人左右。
书院一开,林智就要常住书院里了,索性家里的事大都由林易管着,他只要专心做好书院这一件事即可。
同时,家里林二郎几个也要随他去书院,只有休沐才能回来。
因为书院建在山中,就算是距离最近的林家湾,坐马车也要走上两个时辰,所以采用封闭式管理。
所有的学生都要住在宿舍里,平日不允许出书院大门,休沐日前一天只上午有课,下午可自行归家。
书院初入学学子年龄规定在十二至十八岁,最多学满九年。当然,若是进度快的,要提前毕业也可以通过先生的考试来达成。
学院的许多制度林智都参考了国子监和各州府学的,化用一下即可,减轻不少工作量。
十月份求真学院正式开学,林智和林易带着几个郎君一走,家里一下子少了六个人,就剩下吴月皎、周佩宁和林安澜三人,冷清不少。
平日里大家虽是各忙各的,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但吃饭以及闲暇时还是会聚在一起。
其余时间还罢,林安澜不是真正的六岁小孩,不是必须别人陪着才可以,但吃饭的时候真是太冷清了。
现在家里就三个主子,她们也就在一块吃,但哪有人多的时候吃得香呢?
尤其是吃饭最香的林五郎不在,林安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