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1求真书院(1 / 2)

加入书签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来到次年八月份,距离林祖母去世已满三年,办过隆重的祭礼后,林易四人正式除服。

这日林智林易两兄弟闲来对弈,林易叹道:“不知不觉回乡已三年,现在想来在长安的日子恍若隔世。”

这三年他过得忙碌又悠然,身体繁忙然而内心却是宁静的。

要不是有将要到来的严氏之祸压在心底,他会更加平静淡然。

林智捻起一子落下,笑道:“你我如今除服,迟迟不去长安谋起复,外人还不知要如何猜测。”

一门两兄弟,纷纷罢官归乡,这在当今是稀罕事。

“管他如何议论,咱们自得其乐也。”林易哈哈笑道:“如今书院人手已不甚紧缺,是时候着手正式开院招生了。”

书院的筹办还算顺利,林易先前派望山亲自去请的黄实也终于是来了。

望山去年就已到长安,多番打听之下找到黄实的住所,呈上林易的书信。

黄实侯官多年未果,每日以采药为生,家里大儿子娶了妻,有了孙子,生计更加艰难,只是心中的抱负和多年夙愿未达成的不甘使他坚持至今,不愿放弃那一丁点的希望。

收到林易的来信,黄实惊讶于竟有人知道他,不仅愿意出高价束?请他做先生,信里言辞之间流露出的敬佩更让他动容。

但多年的坚持不是那么容易放下的,黄实花了好一段时间才做下决定。

看着刚满两岁却因家贫而营养不良的小孙子,他放下求官的执念,答应了望山随他去千里外的梓州。

此时已是隆冬时节,距离过年没多久了,他便请求待过完年再启程,也让他在居住多年的小院里度过最后一个春节。

望山见他松口,虽然着急回村,但还是耐下心等着,跑到长安成立和林大郎过年去了。

此次离开,兴许直至终老都不会再回长安,黄实的内心五味杂陈,看着逐渐被搬空的屋舍,流下两行清泪,随后闭了闭眼随口吟出一首诗来,头也不回地上了马车。

望山回过神来,见黄实一家都已经坐上车,赶紧让车队出发,往梓州方向奔去。

心里暗叹不愧是主家不惜花费大笔路费和束?也要请来的先生,随口吟出的诗连他这个半吊子都能品上半天。

到达林家湾时已是初春,草长莺飞,村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林家隆重接待了黄实一家人,晚上林智林易和黄实三个人促膝长谈,越聊越投机,俱言相见恨晚,竟秉烛夜谈至天明才睡下。

黄实到得早,书院还有半年才开,他仿佛已经进入了教书先生的角色,和林智一起为林二郎他们上课,见任先生带两个教舍,还经常替他看着顾不上的那间。

林易在信中承诺过,只要他来,书院开课之前也会给他发束?。

黄实实在是囊中羞涩,便厚着脸皮收了一半。

有了收入,林家湾又没有多少需要花钱的地方,吃喝一应由林家供应,安定下来后不好意思白吃白喝自己买菜开火,向村人们买菜蔬也花不了几个钱,妻子和大儿媳还在学着织缎,很快能够上手织出成品拿到银钱。

孩子们的脸色肉眼可见的红润起来,小孙子能跑能跳,不再是一副病殃殃的样子,生活没有什么不顺心的地方,黄实本人也越发精神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