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2华山畿11(1 / 2)

加入书签

一日后。

锦长街今日热闹得有些反常。

这街名字喜庆,却同道明县其他街巷大同小异,跟繁华更是沾不上边。

道明县地处西南边陲,天高皇帝远,大有种穷乡僻壤之感,放眼全县大街小巷,都难以寻见个阔气之处。锦长街通着县衙,又落着个不大不小的茶楼,故而较别的街巷要热闹些。

近些天道明县稀奇古怪事一个接一个,又是些最为骇人的鬼怪奇谈,最适合凑到茶楼酒肆中,一面装模作样的品品茶消消暑,一面扯些近日的奇闻轶事当个谈资。

锦长街的广顺茶楼便成了不二选择,未过辰时,放在平日里是尚有些冷清的时候,今日倒是破天荒的聚了不少人。

“且说那华山之下!”

“咚!”

惊堂木于案上重重一敲,说书先生朗声开嗓。

茶馆大堂中立着方不大的圆台,其后有绘了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屏风,专为说书先生所用,近乎每日都会请先生来说个书,权当给茶客解个闷。

只是今日上座的茶客格外多,听书的却寥寥无几。

“哎,你说咱这青天大老爷不才请了些大师去除邪么……怎么听说是……死了?”

茶客围桌坐着,三三两两东拉西扯个不停。一个茶客抻着脖子,压了点声量,颇有些神秘地冲对面坐着的麻子脸男人问道。

“你这就有所不知了吧,不单青天大老爷死了,连带着那些大师都一并死了!”麻子脸身着八卦袍,正眯缝着眼,做出副高深莫测的架势来,呲牙笑道,“我看呐,保不齐是那邪祟已经闹到城里来了!”

昨日县太爷一夜未归,府上差人去寻,林中楼内阵法已解,差去的衙役不出多时便寻至了县太爷和那几位江湖术士七零八落的尸首,县衙有意压下,奈何这般骇人之事最博眼球,瞬间便同插了翅膀般传遍大街小巷。

现下满座的茶客所谈,大多都逃不过此事。

茶楼里近乎无人听书,说书先生倒也不介意,“刷”一打开折扇,轻摇扇面,抑扬顿挫讲了起来:“那日有一士子归家心切,星夜奔程舟车劳顿,走至那华山之下,正巧瞧见了个客栈。哎,您说巧不巧,当真是千里有缘来相会,在这客栈中他遇到了一位女子……”

台上说书先生摇头晃脑讲得正酣,台下那麻子脸也摇头晃脑讲得正酣,话里话外都是欲诓同桌的茶客掏钱找他算一卦,颇有些江湖骗子之味。

他所坐的茶桌旁,隔着条过道,还有个靠窗的座。

十字纹雕花窗边,四人位子只坐了一个玄衣青年。青年人一条胳膊支在窗边,托着下巴向窗外望去,不做声也不理人,同这热火朝天的茶楼格格不入。

缕缕清风拂面,现下时辰尚早,还未曾燥热起来,远天送来的风也清清爽爽,拂在面上甚是舒服。

谢行尘半阖着眼,受着清凉凉一阵风送来,支着头向窗外望着,状若发呆,耳朵有一搭没一搭听着茶楼内的谈话。

他面前茶桌上放着壶沏好的热茶,清清淡淡茶香沁人。茶壶旁还放了张有些破旧的舆图。舆图也不知随他一道摸爬滚打了多久,活似被狗啃了一般,边缘甚是残破,其上的线条也有些模糊。

而这张舆图上写以“道明”标点之处,被个黑乌乌的墨线圈了个圈,墨迹尚新,是刚圈出来的,其余些许地方也被点了几处米粒大的黑斑,却未曾圈出。

不必多说,这舆图被画成这般满面麻子样,皆同昨日之事有关。

昨日他好不容易自地上爬起来,先摇摇晃晃又去那青龙像边瞧了瞧,发现石像脚边两枚木钉已然变做焦黑,好似略一触碰便要碎成渣滓。而当他欲离开林子时,全然没撞见任何异状,可谓畅通无阻。

这般看来,那县太爷困于其中跟那木钉定然脱不了关系,可惜他道行不够,瞧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猜出约莫是个奇诡的阵法,木钉已损,阵法已解,便出入无阻了。

今日得以听闻诸般县太爷横死之事,皆赖这阵法消解。

离开林子一路算是顺利,只是谢行尘挂着张没个血色的脸,口边还带着星星点点没擦干净的血迹,活似个孤魂野鬼般,欲进城时当即给守城官兵吓个尿惊,当场便要一榔头敲他脑门上,最后还是使了点障眼法才混进了城。

好不容易混进城歇了一夜,把那满嘴的血也收拾干净,总算换回了副人样,今日一早他便来了这广顺茶楼,要了碗茶边喝边理起昨日之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