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力艰难(1 / 2)
天色已明。
七日一次的大朝会早已结束,身着各色官服的朝臣们在内官的引导下,陆陆续续走出承阳殿,从东西两个侧宫门相继离开。
皇帝裴?尚不及用早膳,便让近侍内官王真拦下了户、吏、工三部的数名主干大臣,请到正辰宫,闭门开起了小朝会。
“依照上次朝会的奏议,臣回去后将各州各地近二年的收支详况,分门别类,罗列记载在此奏疏中,请圣人一观。”
裴?从王真手上接过户部厚厚的一封奏疏,放在案上铺平展开,一项一项,细细查看了各州的收支情况。
越看下去,脸色就越发难看。
且不论这些州府的各项收支详细的款项,便是只看末尾汇总的财政收入就同前年缩了近四成,而总支出却又多了近一百万两银子。
前年夏季,并州、越州这两大州蝗灾泛滥,农业受到重创,州府粮价陡升,不少百姓节衣缩食仍不能度日。
二州的灾民更是往临近的州府逃荒,只靠当地州府的库存银饷不足以支撑救济赈灾,州府太守一封封奏章陈情上表,以至朝廷拨了不少银两来安置灾民。
好不容易熬至秋分时节,各地农田小有丰收,才算勉强解决了州府游民的温饱问题。
但国库连年出多进少,并非良兆。
况且一年前,氐漠外敌进犯。自苏其谷大败后,边地以蘅城为首,多州因战火侵扰,不少边城百姓选择迁家至内陆州府避难。
青壮年劳力流失严重,边地的大片农田无人耕种,农业一时荒废。因战乱,更是鲜有人愿意冒险前往边疆贸易经商,工商业也随即萎靡不振。
更糟糕的是,内陆州府大批人员涌入,本地粮食自足艰难,粮价也因此不断攀升。
另外,对阵亡兵马的抚恤,新遣军队的粮饷拨给,两笔大的开支让原本并不充裕的国库,又添了一大笔负担。
长久下去,只怕不仅国家经济难以支撑,更是会引起民怨沸腾,产生暴动,于国于民皆是不利。
裴?凑近去看,指腹划过一款款明细记载,眉头愈加紧蹙。
“这么一看,茂、连两个大州的经济都大不如前了。”
听到皇帝叹气,户部侍郎虽然惶恐,但仍如实奏告:“臣上月接到茂州太守郑朗春的加急奏书。”
“其中提到,茂州城内人丁拥挤,青壮劳力过剩,富户借此打压价格。”
“就以码头搬运的普通工人为例,原本一月能挣得铜钱五百,现下工钱被压至三百,却仍有大批青壮劳力蜂拥争抢。”
“另一方面,米价上涨,就连下等粳米的价格也翻了一倍。”
“连素日繁华的茂州都民生艰难,想来其他州府亦不好过。”
裴?越听越头痛,合上奏疏,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工部今日可有奏?”
见状,户部侍郎向后退了两步,工部尚书刘珀上前,朝着裴?行了个礼,然后呈上来一份建造图纸。
“秉圣人,京郊的水利沟渠建造完毕,前日臣曾亲自前往检阅,此项今后不需再费。只是……关于先前拟定的几座庙宇,选址虽然定了,修建还需拨款。”
这就意味着,除去京都本地财政补给外,朝廷至少要再出十万两在修建这一项上。
户部侍郎白了刘珀一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