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学手艺(2 / 2)

加入书签

这一世被新爱着长大的孟玉宁,就连性格也和前世完全不一样了。

前世的她遇事喜欢逃避,还不爱说话。

今生却养成了开朗爱说笑的性子,还不吃亏,谁要是欺负她,她早晚都要想着找补回去。

冯青莲看着闺女笑嘻嘻的吃着鸡蛋,心里却忍不住发愁,说她:“你就好好的跟着我学刺绣多好,非要学什么制香,这出门在外的,万一要有个什么事可怎么办呀!”

冯青莲年少时在府城绣坊当了三年学徒,做着一手的好绣活,原想着教两个女儿也都学了这个手艺,以后不管嫁到谁家,也不用看婆家的脸色过日子。

两个女儿,长女倒是随了自己,在刺绣上面颇有天赋,二女儿在这上面就少了几分天资。

虽说天资不够吧,好好学还是能学出来的,以后虽然成不了大师,做个普通的绣娘还是没问题的。

但是孟玉宁却不那么想,她今生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快快乐乐长大,另一个就是有钱有闲健康到老。

第一个因为投了个好胎轻松实现,第二个就需要自己努力了。

孟玉宁现在所处的时代和前世的历史并不相同,这里的历史在唐朝以后拐了个弯,分裂时期只经历了二十多年,天下就重新统一,又历经两次王朝更迭,现在的朝代叫做大安朝。

大安朝男女大防并不是特别严重,女子也能出门做事经商,最让孟玉宁放心的是,这个时代没有让女子裹脚的变态陋习。

她磨着父母要出来学手艺,就是因为这个时代对女性还不算苛刻。

自己当绣娘最多能有点小钱,根本不可能有闲,也不会太健康,孟玉宁就想着学个别的手艺,多接触一样就多一条通往致富的道路。

她在家里已经缠了父亲好多天了,正好前段时间父亲认识一个制香师,和对方接触了几次,发现那个行业其实也不难,这才有了让自己去学制香的打算。

之前没别的机会也就算了,现在既然有了学其他手艺的机会,孟玉宁说什么也要去试一试的。

孟玉宁吃完鸡蛋,问母亲:“您刺绣的手艺还是小时候去州府学的呢,我现在只是去县里学制香,爹爹也经常在那边包活,怎么就成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了?”

母亲有刺绣的手艺,父亲也是自小跟着祖父学木雕,后来祖母想着只让大伯接祖父的班,父亲就跟着人家盖房子的做小工。

跟了几年,不止把盖房子的各种工序学了个遍,还能把用料和造价算清楚。

后来父亲就自己拉了一批人出门包活,一开始只能接到垒个影墙建个夏房的活,靠着手艺慢慢的积攒了人脉,现在接的活,都是建造一整个院子的活。

这个愿意教自己制香的制香师,她家的院子就是找爹爹建造的。

冯青莲听闺女说完,叹气道:“就是因为我知道出门的不容易,才舍不得让你也吃那个苦。”

听母亲还是担心,孟玉宁就凑过去趴她怀里,轻声道:“我的情况和您那时候不一样,那制香师是外地人,她答应爹爹教我制香为的是维持关系,她现在想的一定是怎么让我跟她更亲近,绝对不会有故意让我吃苦的想法的。”

冯青莲拍着怀里的闺女,只说:“先看看吧,看过情况要真像你想的那样,你就在那里好好学,以后就算制香学不精,香料懂得多了,开个香料铺子也是个营生。”

孟玉宁抱着母亲撒娇:“娘亲最好了。”

这一声娘亲,让冯青莲再多的担心也都化成了微笑。

骡车行了大半个时辰,暖阳悬空,骡车行驶带动的风也暖暖的,孟玉宁就从车厢里出来,坐在父亲身边学驾车。

然后骡车时而疾行时而慢走,期间时不时的还有少女的尖叫和大笑声。

快到县城的时候,孟玉宁才把驾驶权还给了父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