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5夜市摆摊(1 / 2)

加入书签

华灯初上,集市上人潮涌动。

再过两三日才是中和节,长安百姓却早已按捺不住,纷纷踏青出游,上街闲逛。

夜市人满为患,崔时钰拎着食盒转悠半天才在角落寻到一处位置,甫一落脚便大声吆喝起来。

“太阳挞糕,祭日赐福,吉祥如意,十文一枚??”

站在一旁的阿锦默默念着这句吆喝,打算待会儿替阿姊也喊两句。

因要以太阳糕为噱头,崔时钰这次没给蛋挞起什么类似“金乌包月”“金玉满堂”之类的雅名,简简单单的“太阳挞糕”,既蹭了中和节太阳糕的热度,又有自己的创新,简单明了。

果然没过多久便有人上前询问。

“小娘子,这‘太阳挞糕’是何物?怎的从未见过?”

一位头戴幞头的郎君驻足,好奇地盯着摊上金灿灿的蛋挞,“某只知晓‘太阳糕’,却从未听说过这‘太阳挞糕’。”

崔时钰笑吟吟捧起一枚蛋挞,介绍道:“郎君有所不知,此乃古法‘太阳挞糕’,以酥皮为天,蛋液为日,烘烤成形,恰似旭日东升。中和节祭日食此糕,可纳祥瑞,保一年顺遂。”

这人顺着崔时钰手指方向看去,只见蛋挞在灯笼下泛着诱人的光泽,酥皮层层绽开如旭日金辉,正中蛋芯圆润饱满,宛如一轮小太阳,倒是真应了“太阳挞糕”的名头。

幞头郎君本就为这股子甜香折服,听了崔时钰这番吉祥话,终于没禁受住诱惑,从钱袋子里数出二十枚铜钱,“好好,劳烦小娘子给我来两个,我带回去给家母尝尝,若是好的话,她老人家今年就不必费心做太阳糕了。”

“好嘞。”崔时钰像包酱香饼一样用干荷叶裹好两枚蛋挞,递过去,不忘提醒,“郎君小心轻拿,否则酥皮碎裂便不好看了。”

“多谢小娘子提醒。”幞头郎君美滋滋地将蛋挞揣怀里离开了。

和之前一样,此次夜市摆摊崔时钰同样做了功课,知道集市上售卖的吃食,特别是甜味小食都有哪些:

蔗浆米锦糕,即将糯米蒸熟捣烂,压成方糕后淋上蔗糖熬的糖浆,小贩常推着木轮车沿街叫卖,三文钱一块;糖脆焦堆,形似现代沙琪玛,但更蓬松,孩子们最爱围着买,一文钱一个;杏酪蒸酥,掺了杏仁粉蒸出来的奶黄色米糕,表面点缀着腌梅子碎,五文钱就能用荷叶包走三块;小镜糕,以糯米粉搭配白糖及胡麻、瓜子仁等坚果碎制成,偶尔还会点缀些玫瑰酱。

还有??、甑糕、糖拨浪鼓、蜜渍梨条、豆沙糕……各种小食不计其数。

这些吃食都有一个特点,那便是价格低廉,崔时钰看了看,最贵也不会超过六文。和它们相比,她卖的十文一只的酥皮蛋挞着实不算便宜。

但崔时钰并不打算降价:牛乳多贵啊!其他小摊卖的甜点有几个能往里面放牛乳的?

况且鸡蛋白糖酥油也都不是什么便宜物,再加上炭火钱和手工费……这十文钱是不折不扣的物有所值。

因着价贵,她原本以为蛋挞的售卖速度会没酱香饼那么快,没想到那位幞头郎君前脚刚走,后脚就有新客人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