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无赖搞事(1 / 2)
晨鼓未响,崔家姐妹三人已在院内各有各的忙碌。
崔时钰在灶间将醒了半宿的面团摔打得啪啪作响,阿锦蹲在灶前添柴,火光将她那张总是不苟言笑的小脸映照得暖意融融;远处,阿宁用牙刷沾着牙粉刷牙的声音轻快地传了过来。
唐朝的牙粉与后世牙膏功效相仿,都是用来清洁牙齿的家用之物,多以中药和香料为原料。崔家的牙粉是用青盐混合着几种便宜草药的粉末,很是粗糙,使用效果也一般。
此时天气尚未回暖,但已有生命力顽强的野菜从地里萌发出来,在第一株野菜冒头之时,崔时钰便采了几株薄荷,将其晒干研磨后混入牙粉。
本朝人尚未认识到薄荷有良好的清新口气功效,是以这种清新的薄荷牙粉一经使用,便让两个妹妹顿觉新奇,赞不绝口。
阿锦亲口认证“刷完牙后嘴巴里香香的”,就连阿宁也对刷牙没那么抗拒了??崔时钰算是发现了,小孩子对于刷牙这事儿似乎有种与生俱来的抗拒,不分今古。
关于牙粉,她还有更多想改进的,比如,等到槐树开花结籽后将槐树花槐树籽加入牙粉,这东西在现代被证实有消炎抗菌的作用,能预防牙龈炎症;再比如,用猪、羊等动物骨头制成骨粉,里面含有的钙磷等成分能坚固牙齿??这是她受了现代骨粉牙膏的启发。
想做的事还有很多,不过当务之急是先烙好今日的一百五十张饼子。
出摊首日,崔时钰只备了五十张饼子,不到半个时辰便销售一空,转天她又备一百张,同样一个多时辰便卖得一干二净,她大受鼓舞,于是再转天一口气准备了二百张饼子。
问题出现了。
倒不是酱饼卖不出去,食客们巴不得她整个上午都在西市摆摊才好,哪里会嫌她卖的饼子多呢?
问题并不在于卖不出去,而是活儿太多忙不过来:想要做出二百张饼子,意味着崔时钰不到寅时,即凌晨两点就要起床,这还不包括煎荷包蛋的时间。
她一个人早起便也算了,但妹妹们还在长身体,崔时钰不想影响她们。
四点多起床已经是极限了。
她删删减减,试验数次,最终把饼子定在了“一百五十”这一数量,既能卖出个好销量,又不会过于辛苦。
一切准备就绪,将保温食盒放进推车时,天边正好泛起鱼肚白。
姐妹三人推着推车穿过坊门,车上饼铛、食盒、酱料罐子相互轻撞,叮当作响,像支晨曲。
“阿姊,今日咱们的面醒得正好,烙出来的饼香极了。”崔时锦回忆着醒好的白胖发胀的面团,手指戳下去便是一个不会回弹的小坑,很是有趣。
崔时钰听了便逗她:“昨日的饼子不香吗?”
和天真烂漫的小妹阿宁不同,她这个二妹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一张英气小脸总一板一眼,让她很忍不住想要逗上一逗。
“阿姊哪里的话。”崔时锦有些赧然,“阿姊做的饼子没有不香的。”
她说着拍了拍腰间鼓囊囊的荷包,里头铜钱相撞的声响让阿宁眼睛一亮。
“好多钱呀!”阿宁拍着手,怕被人听到,只小声地欢呼雀跃。
之前那个只能装下几百铜钱的扑满早就满了,但还没摔,被崔时钰存放在柜子里,只等需要时再取用。
崔时钰没有再添置新扑满,把物件装满再摔碎的过程总让她觉得有些浪费,姐妹三人现在用来装钱的工具就是一个布袋,简单方便,容量还大。
不过布袋子里的铜钱也快装满了,崔时钰预备着这两天就去柜坊或金银铺子把铜钱换成银两。
银子,白花花的银子……拿在手里该有多舒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