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8全城风靡(2 / 2)

加入书签

现在看来,倒是一语成谶了。

那队伍少说也有二三十人,有穿着粗布短打的脚夫,也有锦缎长袍的商人,甚至还有几个看似大户人家的小厮。队伍已经拐到对面铺子门前,引得路人频频侧目。

队伍最前头一个熟悉的身影转过头来,是高记肉行的店主,高老汉。

不知道对方什么时候开始排的队,又等了多久,见崔时钰来了也不催,只笑着道:“崔娘子来了!昨日我店里的伙计阿福买了你的饼子,回来之后和我大肆夸赞一番,说得很是馋人……今日我定然也要买回去尝尝!”

照阿福当时所说,虽然长安街上卖饼的食摊不少,味道也尚可,但没有一家的吃食如崔娘子做的饼子这般好吃新颖,口感暄软不说,还有菜有蛋,里面添的酱也好吃极了。

“我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酱……酱香热饼,怪不得把‘酱’排到第一个字呢!”阿福如是说道。

“老丈久等了。”崔时钰朝高老汉笑了笑,先和他寒暄几句,接着又探头对后面排队的人道,“诸位稍候,马上就好。”

她手脚麻利地支起摊子,摆好案板,把各种瓶瓶罐罐摆在一旁方便取用;阿锦和她打配合,蹲下*身熟练地引燃炭火,把扑满抱在怀里准备收钱;而坐在胡凳上的阿宁也开始直播起今日的吃播。

一切准备就绪,姐妹三人有条不紊忙活着自己要做的事。

高老汉共点了两套饼子,都是菜蛋都加的,即崔时钰推出的“金玉满堂”。

本朝文化繁荣,人们大都追求风雅,不仅注重食物的味道,还注重食物的名称,比如茶艺除了被称作“斗茶”,还称为“茗战”,极风雅。

除此之外,唐朝人还相信食物的名称能够带来好运和福气,是以给饼子起个好听的名字能让顾客更愿意购买。

崔时钰当初给酱饼起名着实花费了些心思:“梅香映雪”??只刷酱的素饼就像雪地上开了一片梅花;“翠玉生香”??鲜嫩的生菜宛如一块翠玉;“金乌抱月”??金灿灿的荷包蛋就像一轮太阳;“金玉满堂”??全家福嘛,没什么好说的,当然是“满堂”了。

目前看来,此招十分有效,现在来买饼的客人都不说“加菜”“加蛋”“素饼”了,直接喊诨名。

比如高老汉后面这位,在队伍里排第二的客人,菜蔬铺店主蔡三郎。

“烦、烦劳小娘子,一套‘翠玉生香’,加……加两片白苣,不要辣。”蔡三郎磕磕巴巴道。

崔时钰表情不变,微笑道:“郎君稍等。”

她的生菜以及用来包装的干荷叶都是从这位蔡三郎的铺子里购入的,是以也算和对方打过交道,有些交情了,若非如此,崔时钰还真怀疑蔡三郎会不会把那句“加两片生菜”的要求说出口。

许是因为口吃,蔡三郎是个极老实内敛的人,很是社恐,崔时钰第一次去蔡氏菜铺时,他全程没有开口说一句话,全靠铺子里的伙计招呼着。

崔时钰当时正在考察附近的菜蔬铺子,只简单买了些萝卜试水,数量不多,还以为蔡三郎嫌弃自己买的少,没想到结账时对方直接将她的零头抹了,还附赠了一小把芫荽。

崔时钰当即就把蔡氏菜铺添入了合作名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