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8赋诗劝喻(2 / 2)

加入书签

她记得沈炼号青霞山人,其诗作编撰为《青霞集》,里头就有一首《邯郸少年行》。

沈炼微讶,这才注意到一直安静坐在身旁的小姑娘,低头笑道:“姑娘是在考我呢?”

黛玉大方地点点头承认,“我特意出来吃饭,就是等着各位才子吟诗咏句,好默记下来。待诸位功成名就,这些诗句必会传抄天下。届时我手里的,就是最确切的抄本了。”

张居正抬眸看了她一眼,哑然失笑,原来她是打的这个主意,还真是人小鬼大,想得长远。

胡宗宪挠须笑道:“青霞兄,这下子你不得来个七步成诗。”

沈炼摆手道:“不成,不成,我素乏捷才,没那本事。容我慢慢想来。”

他右手扶佩剑,在空地上来回踱步,想了半盏茶的功夫,福至心灵,左手一扬袖,慨然吟道:“邯郸城中侠少年,从来意气凌云烟……”

黛玉一听,果然就是那首《邯郸少年行》。

“未能报国心先许,不遇轻生意已捐。”

此句一出口,顾?抚掌大赞:“峥嵘气节,忠义凛然!”

沈炼顿了一下,回身登高,为长诗作结:“安得一悬金印出,长驱万里勒燕然。”

铿锵有力的余音散去,黛玉不觉奋力鼓掌,站起来大声叫好。

“多谢姑娘夸奖!若有偏颇之句,还请诸位朋友斧正。”沈炼拱手道。

胡宗宪翘指赞道:“青霞兄,诗中挥洒一身豪侠之气,实乃当世英雄少年也。”

沈炼笑着摇头,又指张居正道:“江陵神童在此,沈某何敢冒称少年。”

黛玉歪头看向张居正,撺掇他道:“二哥哥,你也做首诗呀。”

在她印象中,张居正好像诗文才情不显,与他同年登第的王世贞,倒是在当代文坛,独领风骚二十年。

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张居正与王世贞交恶,王世贞所写的那本《嘉靖以来首辅传》,全书大半篇幅写的都是张居正。

透过包含感情色彩的字里行间,黛玉仿佛能看到,笔者咬牙切齿承认张居正是“救时宰相”,却还是添油加醋,不遗余力地将张首辅描写成一个贪污受贿,喜好女色,窃弄威福的权臣。

足见,天下第一不能得罪的,除了小人,就是文人了。

张居正见黛玉为沈炼的诗喝彩,把小手都拍红了,就算自己有心争雄,也不想她受累。故作谦逊道:“有沈兄珠玉在前,我就不必献丑了。”

眼见刘嬷嬷端了茶盏过来,冲自己鼓腮瞪眼的,黛玉忙溜到表舅身后,乖巧地为他捏起肩膀,娇笑道:“表舅不如也赋诗一首?”

顾?笑着摇了摇头,拍了拍她的手背,道:“你四处撺掇人家作诗,必是想大展诗才,以期技压群雄是吧?”

黛玉眨了眨眼,起初她并不是这样想的,只是想借诗词之娱,让三位举人亲近熟识起来,将来好互相扶携,拱卫大明江山。

既然表舅提到这一点,她不妨也顺势承认下来,或将一二首劝喻诗信口拈出,好提醒沈炼、胡宗宪二人以后趋利避险,待时而动。

黛玉佯装羞涩,讷讷摇头:“表舅,我不过一时技痒,怎敢在诸位俊彦面前卖弄。”

她越是这样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