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为他改命(2 / 2)

加入书签

黛玉所读的史书,上起远古三皇五帝,下至明朝万历四十八年,便戛然而止,后续散佚不可考。

在她看来,大约忘恩负义的万历帝,就是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若是能依靠自己先知之能,借表舅顾?的官场之利,联合嘉靖年间的社稷之臣、经国贤相。告诉他们如何诛奸除恶,或许还能匡扶社稷,绵延大明国祚,让百姓休养安息,不必遭受亡国灭种之痛。

思及此,黛玉又恨不能是男儿身了,她也曾被父亲当作男儿一样教养,读书习文,却只是一个长在深闺的姑娘,不能科举入仕,又如何能掺和国家大事?

无奈之下,黛玉只得先凭借记忆,写出了嘉靖隆庆万历朝的忠臣良将、奸臣权宦,乃至后宫嫔妃的名录,将他们命运转折的重要节点都标注了出来,已备后用。

这些治世能臣中,眼下资历最老的,是时任武英殿大学士的夏言。最年轻的,便是年仅十三岁的秀才张居正。

黛玉援笔写下“正”字的最后一横,不禁感慨道:“可惜他此次乡试未中,三年后才会谒见我表舅,今年无缘得见了。”

墨迹干凝后,黛玉小心翼翼地,将所写内容锁进妆奁匣暗格之中。

嘉靖十六年八月的湖广乡试,共有三场,分别在初九日、十二日、十五日。

顾?十九日才从湖广贡院阅卷回来,因错过了中秋节,特意让人置办了筵席,补了一回家宴。

从前黛玉都是以“男女十岁不同食”为由,单独在房中用膳,这一次表舅却执意要求黛玉一道入席吃饭。

顾?道:“本来我们爷俩吃饭就冷清,你再不来,这中秋就过得越发没滋味了。”

黛玉见推辞不过,也想借此机会谈一谈刘嬷嬷的事,再向表舅借钱,便留了下来。

桌上摆着红烧团头鲂、清蒸华溪蟹、荆沙甲鱼、原汤汆鱼丸,菜品虽不多,却足够三人享用了。

紫鹃晴雯两个站在黛玉身后,一个拿银剪铰螯足,将蟹肉放入陈醋姜丝味碟中,一个用银刮剔蟹黄,搅入杏仁豆腐羹。

顾峻虽是大家公子,瞧见这两个丫鬟纯熟而优雅的开蟹手法,不禁有些羡慕。

他还未进学,不配呼奴使婢,只能自个儿动手敲蟹,不慎弄得蟹壳乱飞,还被父亲三番五次地呵斥。

无奈之下,顾峻只得放弃螃蟹,去搛甲鱼,可惜手笨,好容易撮起来一块肉,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钻下桌捡,不防头又撞到桌腿,疼得直咧咧。

顾?嫌弃地瞥了幼子一眼,道:“真是个傻小子,连筷子也不会使。再这样没出息,只怕连个秀才也考不上。”

“爹,我才十二岁,再多努力两年,肯定能考上的!”顾峻飞快瞄了表妹一眼,语气中带着羞恼和埋怨。

做父亲的,怎么可以这样埋汰自己儿子?让他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