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为他改命(1 / 2)
黛玉回到顾府后,向表舅顾?交待了紫鹃、晴雯二人的来历。语调轻松地讲了一下,在家门口附近与刘嬷嬷走散的过程。
顾?听得皱眉,却没有当面质问,他年逾花甲,久历官场,是个城府很深的人。寄养在自家患有眼疾的表外甥女与嬷嬷走散,却遇上了从前放良出去的旧仆,怎么说都有些不可思议。
他让府中婢女先服侍林姑娘梳洗,趁机盘问了紫鹃、晴雯两句,好在二人都熟悉黛玉的脾性喜好,种种细节都对得上。
顾?见她们口齿伶俐,规矩一丝不错,暂止了疑心。
管家庄叔给她俩讲明了府中的规矩,长契使女包食宿四季衣裳,月例五百钱,并叮嘱她们要好好照顾林姑娘。
等到掌灯时分,黛玉在房中吃过晚饭,才听说刘嬷嬷哭哭嚷嚷的回来,刚被表舅叫去前厅问话了。
刘嬷嬷在脑中排演了千百回的“丢孩子”戏码,如何声泪俱下自责求罚,都被老爷一句“林姐儿酉时就回来了”的话给堵在喉头。
顾?看在乡试在即,家中不宜生事,而况刘嬷嬷又是跟着顾家三四代的陈人,便没有深入拷问。只是怪其当差不仔细,革去她三月月钱,闭门思过,为几个苍头缝制中秋鞋袜。
黛玉也料到了这样的结果,眼下不露声色,才是对的。待秋闱结束,她也要好好调查刘嬷嬷起心害她的因由了。
顾府不比荣国府富贵,给小辈发的月钱不过一百文。其他额外使费,都得告之长辈。黛玉客居顾府,自然不好意思张口,先前藏起的一两银子,还是从小黛玉的妆奁匣子里翻出来的。
所以欠张秀才的钱,还真的只能等到乡试结束,黛玉向表舅说明实情,才能还钱。
好在有了紫鹃、晴雯两个在顾府替她周旋,黛玉也不必太留心于生活琐事。开始琢磨如何带着她们,在大明朝立命安身。
而今处在江河日下的大明朝嘉靖年间,史书中的嘉靖帝朱厚?,是个极聪明的人,本该是大有作为的英主,却辜负了大明的江山百姓。
他一方面独断朝纲,玩弄权术,刻薄阴狠乱政害良;一方面又偏执迷信,怠政养奸,用廷杖之刑摧折朝臣,败坏吏治。
说来,宁国府的贾敬,也是这样的人。敬老爷才华横溢,曾高中进士,却无心仕途,整日和道士们胡羼。沉迷炼丹修行,追求长生不老。最后却因服食丹药,烧胀而亡。
而史书上的嘉靖帝也曾是天资聪颖的少年,得位之初也曾励精图治,之后却荒废朝政,痴迷道教方术,妄想得道成仙,想必也是长期服用“仙丹”而殒身崩阻。
二人身份虽不相同,却都是聪明人误入歧途,迷失自我,追求虚无缥缈的理想,却又不肯彻底放下身份权柄,弄得家国衰败。
自嘉靖帝以后的隆庆、万历二帝,也都是昏庸无道之君。
但偏偏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中,庙堂之上肱股能臣、救时宰相也不少,可惜在不辨忠奸的昏君手下,他们大都没有好下场。
乃至于黛玉读明史,读到万历中兴之时,总是无限感佩内阁首辅张居正,在主少国疑的情况下,他勇于肩担重任,既为帝王之师,又为辅国之相,力挽狂澜拨乱反正。
是他用匡时救世之能,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大明朝,让腐朽的帝国焕发了生机。
可是待他殒身之后,翻过一两页黄纸,他呕心沥血推行的变法新政,也随之人亡政息。全被万历帝一手推翻,所有成果毁之殆尽,大明朝也不可遏制地滑向了灭亡的深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