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绝弦共渡(1 / 2)

加入书签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年间,这会子已经破败不堪了。黛玉捡了一根长竹竿充做防身武器,走了大半个时辰,才来到这里。

此地离渡江码头不远,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她需要先找个可靠的人,携带自己乘船渡江。

平生第一次,遇到需要求人帮助的窘境。黛玉这才发现,一个稚龄孤女,向陌生人相托乞援,是件极为艰难的事。

尽管她能通过每个人身上的光,简略判断对方的心肠好坏。

可是人心易变,一旦知道她是囊中羞涩的落单盲童,难保在渡江之时,人身上的白光,不会变为黑光。

到那时一身孤悬江上,求生无门,就后悔不及了。

黛玉见断壁残垣处,果然有石凿的琴桌、琴凳,上面摆着一张略显破旧的七弦琴。琴弦已松,调一调还能用。

她一边拿绢子擦拭古琴,一边思忖自己眼下的处境。

以前总以为,自己从梦境中来,很快就便能从梦境中回去。因此她没有与表舅顾?多加亲近,也没有在顾府培植心腹为己所用。

结果她被白龟撇在顾府,盘亘了一年之久,还是归去无望,造成了如今势单力孤的局面。

眼下被恶奴遗弃,她不得不放弃梦归贾府的幻想,集中精力思考,如何在大明安身立命了。

黛玉调好琴弦,在勉强可用的老琴上,弹奏曲目,不求按谱拨调,只是一味快弹。

她就不信,在古琴台上,自己觅不到可以性命相托的知音。

第一曲《胡笳十八拍》,蔡文姬于战乱中被掳至匈奴,渴望回到家乡,渴望得到解救。

第二曲《幽兰》,孔子适楚,厄于陈蔡之间,藜羹不充。孔子慷慨弦歌,以深林幽兰自喻自励。不以穷困而改节,不以无人而不芳。

第三曲,《楚歌》,项羽陷入垓下之围的绝境,四面楚歌,孤立无援。

一音一调,无不在呼喊,她想要回家,想要得到帮助。

琴弦在指间震颤,眼前天光涌动,白雾如潮水一般,奔袭而来。

一声急切的“姑娘”,迸裂音飞,弦绝声断,崩在黛玉掌心,勒出一道血痕。

张居正煞住脚,两手撑在打弯的膝头,气喘吁吁地问:“姑娘,你琴声急切,是不是与家人走散了,想回家?”

见到眼前一片遮天蔽日的白光,黛玉不禁热泪盈眶,终于有个聪慧良人,听懂了她的求救之音。

黛玉匆忙起身,在大片白光中找不到一个焦点,情急之下,出口便是姑苏吴语:“小官人,侬阿是去赶考个书生呀?阿好捎吾一程,吾要到武昌府去。”

甜糯的音声,好似刚出锅的粘糕,一句娇怯的“小官人”,仿佛蕴着袅袅暖香,烫得张居正耳痒心酥,抬眸一看,更是双颊飞红。

梦中的小姑娘竟然出现了!

她身量尚小,桃红染颊,?烟眉含雾,含情目湛水,很是娇俏可爱。

一段清甜的吴侬软语,让张居正听不大分明,揣测其意,瞬间紧张起来,犯了口吃:“啊,是哒、哒。”说完之后,顿觉自己像个傻子,恨得咬舌。

不慎暴露了乡音,黛玉也是懊悔,万一对方有意欺生怎么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