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4不能输的理由(2 / 2)

加入书签

领导:【没错这就是我们当初在计划建设雪域康复训练中心时,力排众议支持的主推实验项目。】

【年轻人……就是要敢想敢干,我们做领导的一定要学会倾听年轻人的声音,不然的话我迟早有一天会成为跟不上时代的老顽固。】

苏锦葵对领导的这种反应笑而不语。

想想当初她让领导同意她尝试这种新型"体育馆"建设时费了多少的功夫。

甚至要不是雪域康复训练中心太过偏僻不方便卖票,上面可能就根本不会允许她把好好的体育馆,搞成这种仿佛"影视剧拍摄现场"一样的"四不像"。

但现在可不一样了,有了好评有了热度就是功绩。

尤其是在这个上面正筹备要如何在申办冬奥的同时,大力宣传冰雪运动的当口。

雪域康复训练中心的正向舆论简直不要来得太及时。

这种时候就算苏锦葵提出的建议牵扯甚多,他们也必须思考一下其中的各种可行性。

而有些事只要有了开头,就不怕没有后续。

推广高校体育素质教育一事,虽然有可能会对现有的教育产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现实是一个高校联赛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毕竟说到底学校占课本来就是一种违反教育初衷的过度内卷。

上面也不是不想阻止,而是在这样一个高考体系下,没有多少家长会真的甘心让自家孩子放弃内卷。

他们从不反对有人想要推行体育素质教育,他们只是真的明白想要做到这一切有多难。

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学工作者会希望自己国家的孩子,是一群只会读书的应试怪。

但这却是当代在没有找到优化办法前,最为稳妥的一种处理方式。

至于苏锦葵所说的那些高校联赛一类的活动,就更是不在领导们反对的范畴以内。

毕竟当代的教育体系,本就有体育生机制在内,能卷到代表学校参赛这种级别的,本身也必定是那种有天赋的潜力股。

就像霓虹那边的体育社团,大多会在大一结束后开始各种各样的退社潮一样。

能够一直坚持到高二高三,并代表学校参赛的终究只是极少数人。

领导们唯一的担忧,就是苏锦葵那明显要搞事情的国际高校联赛。

他们支持苏锦葵这种从各省份内部选拔,再统一集中一起举办全国级高校联赛的竞赛模式。

但如果说最后在全国比赛中取得成绩的前几名,还要与霓虹那边的代表学校进行国际赛,那就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

国际比赛无论大小,都必然会涉及到一个形象问题。

不管是在各种国际场合,还是真的走出国门,只要牵扯到这些你代表的就不再是你自己,而是你和你的国家。

乒乓球,羽毛球这类能出成绩的项目倒还好说,但足球绝对是一个让所有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