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4不能输的理由(1 / 2)

加入书签

直播还在继续,此时此刻直播间的网友们已经渐渐意识到了,那专属于雪域康复训练中心的技术特点。

那种将体育赛事的视觉效果,以电影版的视角进行的视觉震撼,是最让观众目不暇接的存在。

那种仿佛开了视觉强化一样的观赛方式,让所有观众为之倾倒。

而与此同时苏锦葵也在看到直播间弹幕数量飙升的同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就是她当初为什么宁可删掉训练营比赛场地的观众席,也要省出这部分资金用于设备优化的原因。

作为过来人,只有在08年燕京奥运会以及20年正式成为汪卓阳运动医师后,才真正认真看过比赛的苏锦葵,是真的无比清楚那种视频清晰度对观众观感的影响。

相隔十二年的线上观赛体验,让她无比清晰的感受到了技术进步带来的改变。

明明小时候从来没办法理解苏爸为什么,会那么爱看那么一群看不清脸的人在草地上踢球,但后来等到设备和拍摄技术进步,她才终于有了追更世界杯的理由。

那不仅仅是因为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的样子被更加具象,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只有升级后的镜头,才能让她在"看帅哥"这个赛道,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优质体验。

所以早在训练营建设之初,她就找到了做无人机专业机构,以国家队训练需要的名义,用共创合作的方式引进了这一套至今为止都还从未正式上市的拍摄系统。

当时的小疆无人机,还正处在尝试市场化的阶段。

12年,大多数人对无人机的概念,还停留在玩具式的遥控飞机上。

大多数还无法理解一架遥控飞机为什么能卖到如此高昂的价格。

这是无人机市场化的一大难点,但让全公司都没有想到的是还没等他们决定好要怎样迎接市场化,苏锦葵就主动找上了门。

无人机摄影,与国家队训练和直播比赛相结合,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有看点的市场噱头。

短跑运动员的短距离高速冲刺,乒乓球在球桌上让镜头难以捕捉动态视角,以及游泳运动员隔水及水下拍摄。

苏锦葵给出的产品需求,和宣传方向简直完美对上技术佬的胃口。

尤其后来没过多久,又刚好赶上我国运动员在冬奥会的赛场上,因为某些惯犯运动员的举措无奈承受了很多的遗憾。

国家队运动员的竞技素质,让他们感受到了技术上的挑战。

虽然这些需求可能远远高出他们预想中大众的市场需要,但这种可以放心在某一领域钻研的感觉,正是科研技术人员最满意的爽感。

而这一切也在这一场直播赛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认可。

那种完全电影质感,甚至清晰到能让人感受到运动员呼吸流汗过程中,肌肉颤动的跃动感,瞬间席卷了全网的各大社交媒体。

没有任何一个体育迷能够拒绝这样的观赛效果,而苏锦葵也借着这个风口,得到了一众体育局领导的一致认可。

毕竟当初正是她力排众议,宁可为了直播效果砍了场地观众席,也要引进这套系统。

起初领导们还觉得这种遮挡现场观众视线的设备没有存在意义。

甚至最多也就是能在运动员矫正动作时,起到一点儿辅助效果。

但现如今当这一切在面向市场迎来了爆发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