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快乐的电影(2 / 2)
也的确收获了一定成效。
战后的社会各业开始了艰难的复苏,大量高新技术被解锁开放。
也是在这种背景下,一直作为宣传渠道的影视行业焕发出了特殊的作用。无论在快速传播、信息传播、情绪感染等方面,影视行业都比单独的文字、绘画、歌曲具有碾压性的优势。
要快乐,简单、轻松、易得、纯粹的快乐。
精神空洞症的飙升趋势刹住了车,在大批量死亡的阵痛过后,终于进入到缓慢震荡下滑的阶段。
然而,近年来,百废待兴的高速发展期逐步退去,世界重新稳定,伤痛还未走远,新一代在享乐主义下长大的年轻人们,却仍然饱受空洞症及多种相关疾病的困扰。甚至连影视制作行业,都在年复一年的“创作快乐”的工作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患者。
另一种被定为“激素退化症”[3]的疾病从原本空洞症的少数伴随症状被单独提出。
命名者认为,这是一种本质不同的疾病,病人表现为由于长期接触同质化刺激而部分激素过敏,同时其他功能则由于长期废用退化失效,也伴随部分感官刺激脱敏超频等表现。
……
了解这部分历史之后,方可以就大致理解为什么他这段时间所看到的影视作品,都普遍存在技术远大于内容的问题。
也不能说没有内容,毕竟也不是什么战后文明断代了。真要想拍,富有深度的文学作品一大把。
但是吧,放到影视作品这块,突然就变成幼儿园摇摇车的级别了。
往前翻二十年,几乎都是伟光正男主角+真善美女主角,拯救世界/平息纷争,然后幸福美满在一起。
后面有一段时间喜欢改编故事,各种古典小说和民间传说被拍了个遍。为了保护人民脆弱的精神状态,各国不约而同地对童话的暗黑成分、神话里的悲剧结尾、传说里的血腥背景等等都做了“亿”点点技术性调整。
十年前,经济大复苏,开始拍各种突发奇想一夜暴富,淘金淘出百万富翁,坐船救到大富翁,回家救到豪门阔少,郊游捡到千金大小姐之类的爽片。
最近几年,有点时尚轮回那调调,工作压力又有点大了,男男女女甜甜的恋爱又开始端上桌了。
因为战争片以前拍得太多,整不出什么花活,一些“奇思妙想”一不小心,还容易被指责“勾起伤痛回忆”、“影响国际关系”,各国都提高了立项门槛。
好在有智慧者临机一动,整起了移花接木的玩法,于是男男女女在谈恋爱之余,还会拯救一下架空的古代朝廷、武侠玄幻、末日科幻世界等等。
影视行业如此,动漫和网络小说也不遑多让。
近几年还流行起短视频和微电影:第一集功成名就,第二集认识告白,第三集结婚生子,主打一个高效快捷,直接走流程开始笑。
少部分也懂要欲扬先抑,也有主张延迟满足的,开头主角被打压背叛,五分钟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