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7卅四回上探花郎通悟归逍遥(1 / 2)

加入书签

抱琴却没有同感,只在一边欢喜地道:“表姑娘若是真的能进宫来,那才是大好事呢。”

元春道:“哦?这是怎么说?”

抱琴认真道:“您如今风头正盛,前途更是不可计量,我瞧着现如今样样事都好,您在宫中只是缺个膀臂。若是表姑娘来了,那是自家亲戚,自然是得互相帮衬的。况且……她初来乍到,若想立足,也必得依附您才是,如此也不怕她有些什么旁的心思。”

元春又叹了口气。

抱琴不仅是成熟了,她的心思现在也如这宫中的人们一样,时时处处都是计算和谋划。

就连自家的亲戚姊妹也不放过。

可是这难道又怪得了她么?

在这深宫之中朝夕耳濡目染,难道又指望从泥泞中开出什么遗世独立的白莲花不成?

到底大家都是为了求生存、求安稳,在这深宫之中,不进则退,容不下那等与世无争的闲人。

抱琴听主子叹气,以为她心里不自在,便劝道:“姑娘,宫里不比寻常人家,真正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谁家里不是卯足了劲儿地讨好呢。别的不说,连那淑妃娘娘不也是先皇后的嫡亲妹子?哦,莫说亲姊妹,我听闻本朝开国年间还有亲姑侄两个同为先皇妃嫔的先例呢。唉,一入了宫,自家的姻亲、辈分就都不算数了,都得重新论,这也是常有的事。”

元春的书算是彻底看不进去了。

她将书页轻轻掩上,笑道:“我又没说什么,怎么又招出你这一大篇的话。你将我看得也太小了,这位妹妹若是能顺利进得宫来,我也有个伴儿,自然是极欢喜的,如何还有什么别的话?”

元春刚才低头看书,发髻有些松了,发丝垂下一缕,她便随意地在耳后一别。

抱琴不依,将元春拉到妆台前重新整理,在镜中看了看,一面道:“虽说您心里是不愿争宠的,可咱们既然走出了那一步,后边儿就由不得咱们了,就得一直朝前走呢。您瞧,便是淑妃那样眼高过顶的人,这半年里也终于是想明白了,听庆公公说,她如今也变着法儿地在讨好皇上呢。”

元春心中一动。

是啊,淑妃从前并不费心思在邀宠上头,这半年却当真如同换了一个人一般,连往日的脾气也收敛了许多,虽然依旧与自己不大对付,却也少了许多小动作。

这其中不知道是不是有太后的提点。

元春道:“淑妃娘娘家世显贵,又有太后娘娘做靠山,行事难免骄纵些。她同我们这些人不同,自然不必争宠。只是咱们的皇上虽然是位仁君,到底还是天子,就算有旧人情谊,也禁不住她成日价儿给人脸色瞧。泥人儿还有三分土性儿呢,更何况是九五至尊?她再不去哄着呀,只怕后面越发是难收场了。无妨,她自去争她的,总不与我们相干罢了。”

抱琴对着镜子将元春的头发拢了拢,撇嘴道:“怎么不与咱们相干?我瞧着这淑妃娘娘也真是的,满宫里的娘娘都是和和气气的,就她一个乌眼鸡,时时处处要挑您的错儿。您真的不着急?若真被她挽回了圣心,荣宠再进一步,到时候又不知道要怎么磋磨您了。”

元春拍拍她的手,笑道:“论位份,她是妃,我是婕妤;论长幼,她是姐姐,我是妹妹。无论如何,我也得敬着她、让着她。你放心,凭她怎么样,这天下的事总逃不过一个‘理’字去,皇上和太后也不会任她胡闹的。嗯,这几年我小心侍奉、从不逾矩,圣上知道我的为人,便是太后娘娘偏疼她些,也不至于太出格儿。”

抱琴将元春的头发抿好,对着镜子左右看了看,这才道:“真是各人有各命。有些人生下来就是享福的,有些人却一步都不敢走错,她若不是命好生在了大将军府,我真不知您比她又差在哪里。”

抱琴一面说着,又将元春头上插着的一个银簪子取下来,对着光看了看,道:“这个簪子戴旧了便不亮了,明儿我送去造办所,叫他们保养了再送回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