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收网(2 / 2)
“那茶坊之人,或者家中之人是否皆可供九哥儿差遣?以及,老爷对九哥儿筹钱的手法,可有限制?”
骆睦耷下眼皮,定睛看了一眼九哥儿。正常人听到半月筹齐一万两,早吓得满地求饶了。这九哥儿言语间虽也为难,却能对答如流,甚至提出自己的顾虑和要求,头脑清晰,也很有些胆识。
此子,当真不容小觑。
骆睦之所以敢将这一万两压在九哥儿身上,多亏了公子乙的提醒。公子乙说的对,一把好刀藏在鞘内整日给人端茶递水,太过可惜。
骆睦扫了眼那杯冷掉的茶,稍稍顿了顿:“骆家之人,你想用谁,尽管去用。想如何做,也尽管去做。不过家中规矩你也懂。万事出了差池,都是你自己所为,若敢漏出一个‘骆’字来……”
“是。九哥明白。凡事皆由九哥儿一人承担。”
得到明确答复,骆睦很满意,没再多说什么,出门上马走了。
九哥儿唤了个小厮进来,撤去房内茶盏,并让人将方才骆睦碰过的桌椅地砖等全部用水擦洗了一遍。
半月一万两。九哥儿心中冷笑一声。骆家当真是看得起自己。
虽说弄到银子,也不一定真正消除骆睦对自己的猜忌。但能立此大功,却能证明他九哥儿对骆家仍能产生重要价值。有价值,才不会被清掉,才能继续安稳在骆家待下去。
九哥儿需要骆家这个立足之地。
不过九哥儿敢接这一万两的任务,九哥儿快速盘了下,多少还有些信心。
骆家这些年培养起来的伶伎,多在悦来茶坊九哥儿名下。他们从小经过严苛的教习规训,制茶品香、琴棋书画、歌舞诗赋样样精通。才情样貌之外,人情练达也绝非寻常人所能比拟。
府城大小官员不少,豪奢商贾云集。人前显赫的贵人们,峨冠华服,个个以正人君子自居。但光鲜亮丽的背后,到底是黑是白,就没那么容易知晓了。
不过话说回来,哪家菜刀不沾腥?谁家门帘背后没几点污渍?
内宅之内的门道,以常理来寻是走不通的。这时,这个身处暗影中的群体,终于可以上场了。
以九哥儿为首的伶伎,这群达官显贵茶余饭歇的助兴玩物,表面受人追捧看似风光无两,究竟有谁会真正把他们当人看?
他们只是一群影子,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货品,如盏中茶无异,他们制茶奉客,客人品味茶,也玩味他们。人走茶凉,至于制茶之人,玩意而已,谁会在意?
一群蝼蚁,他们的悲喜与去向,没人真正留意。
所以,无人留意处,这群无人当人的处境,给了他们于暗处观察的有利角度和得天独厚的保护色。
他们或被邀进酒会饭局,当成粉饰太平的精美饰品;
或被招进内宅,当做工具教习深闺女眷制茶品香;
亦或被小轿抬至卧榻,供上位之人任意采撷尝鲜;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