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吕母(1 / 2)
“真的不留下吗?”
“罗马其他的行省和城邑,可不像都城这般繁华安定。”
当地中海迎来温和的冬季之时,为奥古斯都的神圣家族服务了几年、见证了诸夏的上帝被请入那奢华高大的万神殿中,并抽空翻译完了《太平经》的西秦大贤良师赵申,也即将踏上新的路程。
他年纪快七十了,但有赖于精妙的医术,看上去仍旧很有精神,仍然可以拿着弓弩,去击杀敌人。
同样年迈的奥古斯都因此很看重他。
毕竟他虽然很想效仿正逐步吞噬世界的诸夏君子,大肆繁衍属于罗马的血脉,在罗马治下的众族之中,树立一个绝对权威、绝不会受到挑战的中心,
但受限于罗马的文化风俗,以及其环绕地中海发展的地理,奥古斯都只能遗憾的放弃了有关于此的改革。
这迫使他更加关注家族血脉的错误。
谁让罗马人在法律上,只允许一夫一妻呢?
一个妻子再怎么辛苦,也没办法生下太多的孩子。
而以当今之世的医疗水平来看,孩子生下能不能养活,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当看着自己两个外孙愈发健壮的身体,奥古斯都招揽赵申,让其成为皇室医生,帮神圣家族繁衍壮大的心思,便更加浓烈。
奈何赵申不是一个人在罗马,
他是一个组织的领袖,是一个教派的教主。
他有着传道教化的使命,
老罗马人对奥古斯都亲近秦人事情,也有过多次非议。
他们担心这位“第一公民”的做法,会让秦国趁机渗透,干涉罗马的国政——
虽然此时的秦国,已经陷入了藩镇割据、地方起义不断的危险局势中,
但依靠那位不久之前,将自己累死在皇位上的君主遗泽,秦国环绕西海的广大地区,还是较为稳定的。
而为了巩固自己日益衰败的统治,维护不多的核心区域,秦人将更多的财富和精力,投入到了水师之上。
这让同样依靠船只横行,并且与之相邻的罗马人立马感觉浑身刺挠起来。
如此,
奥古斯都也没办法强硬的要求赵申留下。
他只能赠送对方一些财物,并为其开具一些文书,便利这位传道士在罗马的行走。
“我的年纪摆在这里,如果再迟疑拖延,也不知道要过多久,才能履行同上帝的约定。”
“而且我还有落叶归根的打算,便更不能止步不前了。”
赵申对前来送别自己的秦明如此说道。
秦明闻言,也感慨着说,“我年轻时因为与奥古斯都的同窗之情,从而追随他来到罗马,没有留恋秦国。”
“如今年迈,心里对故乡却生出了万分的怀念。”
但他没办法活着回去了。
他的血脉已经在罗马扎根繁衍了起来,成为了为奥古斯都服务的官僚。
他的地位,除非遇见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也不允许他背离罗马。
“希望以后还能相见吧。”
“这样我还可以请求你携带我的衣冠,回到秦国将之安葬起来。”
最后,
秦明这样对赵申说道。
赵申点点头,便转身带着众多弟子登上了船只,要前往罗马其他地区。
海风吹动了他的胡须,吹得九节杖的流苏坠子也飘动不已。
跟随在师公身边的耶哥儿好奇的伸手摸了摸这个漂亮的挂件,并好奇的问道,“长大了我能拥有它吗?”
说实话,
他盯上九节杖已经很久了!
这根棍子又直又长,又粗又硬,还有很强的韧性,拿去打草简直就是神器!
谁能拒绝这样一根棍子的诱惑呢?
可惜,
每当耶哥儿打算对九节杖下手的时候,他的母亲总是会使出一招从天而降的掌法,把小孩残忍的抓走,防止他玷污上帝代行者才能掌握的“神器”。
好在,
赵申对此并不生气。
九节杖对于行走四方的几位大贤良师来说,除却彰显自己的身份外,就是一个十分顺手的武器。
顺手到赵申这把年纪,还能拿着九节杖,敲死几个跟他辩经的家伙,让罗马这边的学者,亲身领略到诸夏的论道风格。
“等你长大再说吧。”
赵申对自己的徒孙随口回道,“等你当上泰西这边的大贤良师的那天,就能拥有自己的九节杖了。”
考虑到泰西这边蛮夷的数量比西海还多,其风俗比原来的波斯、埃及,也更加野蛮。
赵申觉得上帝分配给这片区域大贤良师的九节杖,指不定功能还要增加几个,比如扭两下,就能从里面抽出来一把剑之类的利器,方便太平道在泰西砍人干架。
想到这里,
赵申又对身边的孩子说,“你已经是个健壮的孩子了。”
“过两天就跟一些长辈学习武艺吧,打熬筋骨吧。”
耶哥儿“啊”了一声,不知道话题怎么一下子变成了这个。
“可我还要读书……”
太平道的经典是很多的,可不仅仅只有《太平经》。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有道之士,除了会念经之外,还要学习耕种、木工、医术等等知识,这样才能让太平道的弟子,有满天下乱跑的底气。
而耶哥儿这一出生就得到过上帝注目的“道三代”,自然从小就享受到了诸夏特有的内卷。
但即便如此,
小孩也没想到,自己那繁重的学业大山上,还能再多出一项学习任务。
赵申便俯首对他说道,“你知道成为一名大贤良师,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是对经文的理解?”小孩缩着下巴,脸上那属于稚童的柔软肥肉被他挤了起来,“或者,是对天下生灵的呵护和引导?”
“是能打!”
赵申将手摁在了他的脑袋上,“不会打架的太平道,不是一个合格的传道者。”
纵观诸夏各种学派,
哪有不会打架的?
嘴巴说不过,手下能打过,那就是赢!
带着三千弟子周游列国的孔子,
曾经驾着数十乘车、带着数百人搞过武装讲学的孟子,
还有直接创建组织,哪里不服打哪里的墨子,
都是得到太平道追尊的先贤祖师,
作为后生晚辈的太平道,怎么可能不“择其善者而从之”呢?
而接受“师公灌顶”的耶哥儿,也露出一副震惊的神色,觉得脑海中奇怪的知识增加了。
“……可我以后真的能成为泰西的大贤良师吗?”
“可以争取。”
赵申瞄了一眼他那异族血统明显的相貌,心里忍不住想到:
泰西蛮夷众多,
诸夏君子跟他们的差异实在太大,理论再精妙,经文再深奥,也难以得到对方的接受。
但若让椰酥接过这个任务的话,想来可以轻松一些。
毕竟蛮夷也是看脸的。
赵申觉得以椰酥的资质,很容易就跟泰西这边的蛮夷混到一块去。
嗯?
难道这就是上帝对这个孩子亲眼有加的缘故吗?
啧,
真是想不到,
那个闲得无聊,动不动就爱骚扰信徒的家伙,竟然有这样的智慧,做出这么深远的谋划!
不过,
一想到是自己先收下椰蓉这个弟子,后面才有了椰酥这个孩子,
也算是一种因势导利吧,不能因此为上帝增加不必要的心眼。
“我会努力的!”
得到肯定的小孩大声的说道。
他面对着大海,还有那正盘旋在天空,想办法从水里整点鱼仔的几只海鸥,小小的身体里充满了大大的期待。
……
而遥远的东方,
也有一支船队,正在扬帆起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