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孔光(2 / 2)
宽阔的殿堂上,只有举着笏板,还在等待着他回复的臣子。
“那好!”
皇帝收回视线,不再去思索心里的悸动,只淡淡的说道,“按照你的请求,罢免孔光的职务吧!”
就这样,
才起复没多久的孔光,
再一次收拾起了行囊。
他在夕阳下回首长安,觉得那年轻时璀璨夺目的阳光,有了昏黄的颜色。
秋天的叶子变得枯黄起来,
就像他已然衰老的身体一样。
“但我还是不明白。”
“为什么大汉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他搀着车架的扶手,在颠簸中发出喃喃的声音。
没有人能够回答他。
夕阳西下,
车马逐渐的远行,走向太阳升起的东方。
而路过新都的时候,
王莽过来求见孔光。
这位被孔光看着长大,一手教导起来的,如今也正年迈起来的学生,还是那副谦和温顺的模样。
他按照礼节向孔光表达了问候,关心着长辈舟车劳顿的身体。
孔光哀叹了一声说,“我的身体不是很好。”
“大汉江山也不是很好。”
“巨君,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王莽想了想,然后垂着眼睛说道:“可能是君主还不够好吧。”
“成帝的时候,懈怠了国政,使得天灾兴起,朝廷的压力得到增加,问题得到增多。”
“现在的天子,也没有坚定的意志,没办法任用老师您这样的贤人,推行有利于社稷的政策。”
“如果元成之时,君主能够严格的约束自己,按照法度行事,不因为自己的喜恶而随心所欲……那么很多问题,就可以得到抑制,让其不至于萌发壮大。”
“是这样吗?”
孔光听后,深思起来。
他回想起自己的一生——
年轻时的他,生活在宣帝的治下;
壮年的他,生活在元帝的治下;
年老的他,则是生活在成帝和当今天子的治下。
他看到了大汉的辉煌和衰败,并正随着这个国家一同老去,走向腐朽阴暗的地下。
“如果能像宣帝那样拥有圣贤的君主,那我家失去朝廷的恩典,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孔光是听说过,宣帝曾因元帝喜好儒学,从而发出斥责之事的。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王霸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初时,
知道这段话的孔光还有些愤懑,觉得宣帝对儒家的认知略有偏颇。
“圣贤的道理怎么会有问题呢?”
“重视德行,推崇教化,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年轻的孔光如此说道。
但等他经历了许多事,见过了许多事后,
这位孔子的后裔,也逐渐意识到,“纯儒”的确不能用来治理国家。
因为事实已经证明了,
大汉那肉眼可见的衰败,是从元帝时代开始的。
孔光也因此在事后苦笑起来。
他对自己说道:
“明明知道宣帝是治世的明君,为什么却不认同他作为君主所言明的这段话呢?”
“难道是觉得自己比宣帝还要擅长治理国家,处理各种事务吗?”
大抵人都有盲目自大之处,
就像总有父母明知自家孩子是个天才,但每当早熟聪慧的孩子提出某些请求和期望时,却喜欢以“大人的经验”、“你一个小子能懂什么”来拒绝对方,全然忘记了在外人面前,自己对孩子做出的,“人中龙凤,天地之才”的评价。
所以,
后知后觉的孔光,宁愿再迎来一位“王霸道杂之”,而不是“独尊儒术”的君主,来使得天下好转,减轻黎民的痛苦。
“可大汉江山,还能坚持到那个时候吗?”
元帝子嗣单薄,
成帝和当今天子,也都为自己断绝了后路,
像这种连储君都要从宗室诸侯中挑选的情况,还能让大汉走到多远的地方呢?
孔光悲伤的哭泣起来,即便弟子在旁安慰,也没能停止。
直到他自己哭累了,神志有所恢复,才擦干净横流的老泪,跟王莽说起了另外的事情。
“我等会就要离开了。”
“不要责怪你的妻子,夫妻之间应当互相敬爱。”
之所以这样说,
是因为孔光到来时,王氏并没有出面与之相见。
王莽对此十分生气,扬言要惩罚这无礼于长辈的妇人。
但孔光心里知道原因——
一年前,
王莽次子王获,因为打死了一个奴仆,从而被王莽亲手鞭打至死。
“仆人的命也是命!”
“我不会因此偏袒犯下错误的人!”
这让他的名声再一次得到他人的称赞,觉得王莽的德行已经高尚的超脱了凡俗。
而王氏也因此日哭夜哭,将自己的眼睛哭瞎,将自己的身体哭坏。
如今的王氏,
除了长子王宇之外,不愿再见其他人,只学着自己婆婆的样子,一心对着泥塑的佛像念经祈祷。
孔光不觉得,
自己能够特殊到,能使得这位目睹了丈夫伤害孩子的母亲再度燃起对生活的热情,做出亲切招待的反应来。
“既然老师这样说,我当然会尊从。”王莽恭敬的回道。
过后不久,
孔光再次启程。
王莽同样来送别他。
他的长子王宇唯唯诺诺的跟在父亲身边,似乎想对孔光说些什么。
但他忍住了。
只等着跟随父亲返回家中,又偷偷溜出来,骑着快马追上孔光的队伍。
他跪在孔光面前,对他哭诉道,“我的父亲不是好人。”
“他心里对我们兄弟,还有我的母亲,并没有喜爱。”
“恳求您出面,帮我的父母和离吧!”
“不然的话,我母亲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模样!”
孔光震惊于他的话语,不知道人人称赞的王莽,为什么会被儿子如此指责。
“我不清楚弟子私帷中的事。”
“你能否为我解释一二?”
奈何王宇并不是一个很聪慧的人,
他一点也不像他的父亲,就连这次追来求孔光,也是鼓足了勇气的。
如今见到了人,说了段话,勇气不复,便磕磕绊绊的,不知道该怎么将内心的苦闷抒发出来。
最后,
他只闷着头向孔光叩首,请求他救一救自己的母亲。
没等到愣神的孔光有所回应,
王宇又闷声闷气的爬回马背,回到了家里。
孔光看着他离开,也跟着沉默了一会。
“要不要返回新都?”
他的老仆人这样问他,“对方看上去颇为恳切。”
可惜孔光说,“君子不指责别人的家事。”
“而且我只听了他一人的话,对王家的情况并没有很了解,哪能直接去做呢?”
左右他已经罢官,
有足够的时间去同弟子交流,了解其中内情。
不急于这一时。
“先回家乡再说吧。”
孔光转身便登上车架,将内心对王莽生出的疑惑放在脑后,继续为国事忧虑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