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15第一百一十五章 上任(2 / 2)

加入书签

抵达县衙时恰是卯末辰初,流萤打起轿帘扶她落地。好家伙,入眼全是人,含冯成林在内,整整二百零一人,六房书吏、三班衙役等全按定格配置,但不知为何,配员置顶的平波却没有主簿。

“恭迎明珠郡主。”

叶倾华负手而立,声音清脆,“诸位,本官今日既已上任,日后便唤‘叶大人’吧,也算时对本官的警示,凡事当以百姓为重。”

“叶大人高风亮节。”众人整齐划一改了称呼。

“叶大人里面请。”

在冯成林引导下穿过仪门,叶倾华不动声色打量四周。人员配置虽达上县标准,县衙建筑却只维持下县规制,既不寒酸也不奢靡,只是不知这满编的官吏里,平日当值的能有几人。

站在“明镜高悬”的牌匾下交了任命书,冯成林也移交了官印,至此,大齐第一位女县令,上任。

“劳烦冯县丞点卯,本官认认人。”

叶倾华端坐院中青石凳上,流萤执伞遮阳,白晶执扇送风。随着冯成林逐一点名,她观察着众人的反应,大致知道了哪些是冯成林的人。他还算聪明,没有让整个县衙落入张庆来之手,典狱、吏房、户房、刑房、快班基本掌控在自己手里。

点完卯后,她去后衙书房办公,召来冯成林、典史、各房书吏象征性的了解县情。

“大人。”几人同时来到书房。

“都坐。”叶倾华挥挥手,转头让白晶上茶。今日和她来上衙的是流萤、白晶、安十一以及由暗卫转明卫的叶甲六。

白晶上的是雨前的龙井,还配上了四样精美的小点心。书房外几个偷瞄的小吏咽着口水,越发认定这位郡主不过是借外放之名,既全了与情郎相守的佳话,又能给履历镀层金。

吏房只有一个书吏,姓毛,是冯成林的妻弟,其他几房都有两个书吏,典史姓刘,和刘树没什么关系,是退伍兵,刚正不阿,被冯成林请来做了典史。

所有人大致介绍了自己所负责部分的情况,总的来说就是平波衙门很穷,还有就是平波很太平。

叶倾华端起茶盏挡在唇边,她刚差点笑出声来。能不穷吗?银钱压根流不进衙门金库,只有正常的赋税留余,偏生要养这么多吃官粮的。至于太平,渔民报上来的鸡毛蒜皮也算案子?真正的祸事怕是连衙门门槛都迈不过。

那些蛀虫,等她证据一到手就收拾,这会倒是可以先给百姓某个福利。她合上茶盖问道:“不知这会码头是谁在管,停靠、杂费等如何收取?”

工房肥头的孙书吏起身道:“回大人,是小的在管,如今停靠皆按标准来,大船停靠一日收十至三十两,中等船只收一至十两,小型船只收一百文至一两银,以上都按具体船只大小和停靠位置酌情增减,超小渔船仅收十文。杂费包含搬运费和仓储费,搬运费由牙行直接收取,搬运工拿八成。仓储费按仓收取,大仓二十两一日,中仓十两,小仓一两。”

“哦,合理。”叶倾华笑道,又说:“过几日本官有些东西寄来,大概走的水路......”

叶倾华话还没说完,孙书吏抢话道:“小的定不收取任何费用。”

“唉,”叶倾华摆摆手,把折扇打开,“不必。既然定好了规矩,那就按规矩来,不管是谁来都一样,否则就是玩忽职守。”

“是,是,小的知晓了。”孙书吏擦汗道。

不过半日,原本观望的百姓们发现,码头各项收费骤降大半,街头摊贩的“平安钱”被取消,摊位租金也回归合理区间。茶楼里有人咂摸着新变化,“这位女县尊倒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