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4章 墨者(2 / 2)

加入书签

民众、吏治之类的,就甩给墨家头疼去吧。

把所有的精力和资源,都集中起来,用在对外军事扩张/抵御外敌入侵之上!

至于其他的,等国家保住了,没有被其他国家吞并,而是吞并了其他国家,得以壮大后,再去考虑要不要解决。

其实,也不是非解决不可的。

——墨家也没什么不好的嘛~

一群打了鸡血的理想主义者,义务劳动式的帮忙统治国家,既不伸手要高官厚禄,也不在私底下蝇营狗苟,贪污腐败;

很好嘛!

什么?

你说这会动摇我的统治根基?

哎哟,你可别跟我说这么深奥的问题。

我可是肉食者。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嘛……

大多数小国,都选择了成本更低、更有利于社会稳定,且能最大限度调动民众‘奉献精神’的墨家,来作为本国的执政学派。

反倒是那些大国、强国,走向了另外一个低端,选择了杨朱唯我之道。

原因也很简单:对于这些大国、强国而言,重要的不是底层民众的奉献精神,而是对外扩张时的‘师出有名’。

如果选了墨家,那这些大国、强国对外扩张,就有违‘兼爱非攻’,乃是不义之战;

反之,选了杨朱,那就简单多了——杨朱唯我,不以物累!

我只管我自己舒服,哪管你死活?

别跟我说什么仁不仁义、道不道德的,我读《杨朱》的!

按俺们杨朱之士的价值观,你的能力不足以支撑你活着,那我弄死你,就是在帮你!

你非但不应该怪我,反而还应该感谢我给了你一个痛快!

于是,天下学术思想界,半杨半墨,非归杨,即归墨。

而到了如今汉室,情况却不同了。

——作为华夏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以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长治久安,长久延续的统一政权,汉室所需要考量的问题,和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全然不同。

战国初期,各国可以说‘先把精力放在对外战争上,内部势力先丢给墨家去管,用他们最省钱’,但作为统一政权的汉家却不能这么想。

因为统一政权的根基,在于大一统、在于中央集权。

华夏文明从分裂、从封建制度,走向统一、走向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是在不断提高对地方的统治力度,提高对地方的掌控力度的。

对于统一政权而言,每一个加速中央集权进程、每一个提高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力度的方式,都是值得考虑的;

反之,每一个破坏中央集权、降低中央对地方掌控力度的方案,都应该被毫不迟疑的驳斥并取缔。

战国各诸侯小家子气,可以念在墨家‘省心省钱’的份上暂且用着;

但汉家不行。

汉家绝对不能因为墨家官员清廉、能干、积极性高,能让上级、让中央朝堂省心,就对墨家放任不管。

——统一政权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集权,而不是省心!

真要图省心,还玩儿什么中央集权?

直接搞民煮表决制,做个垂拱而治的圣天子好了!

玩儿中央集权,本身就表示‘我愿意不省心,我愿意劳心劳力’的态度,再为了省心而去用墨家,无疑是有些本末倒置的了。

至于先帝老爷子,在刘荣表示想要试一试墨家时,提醒刘荣‘不要玩儿火’,其实也不难理解。

天无二日,地无二主。

墨家特殊的政治理念施展方式,本质上,就是在润物细无声间,抢夺基层行政权,甚至是统治权。

虽说封建时代皇权不下乡,但众所周知:一个文明、一个政权的组成,必然是有一个个独立的小家庭,一个个农户所组成。

军队由一个个农民子弟兵组成,财政收入也是由一笔笔农民上缴的农税、口赋,才得以聚少成多。

对于基层,封建时代可以‘皇权不下乡’,但并不意味着谁都可以去占据这个空缺。

封建王朝不管基层,只是没有那么多的经历、那么大的能力去管,而非不愿意管、不稀罕管。

而墨家践行圣道的方式,就等于说是:基层你不管,那我就替你管。

管成什么样你别管,反正出不了岔子,而且肯定比其他人管得好。

但墨家不会说,甚至未必意识得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墨家这种特殊的理念践行方式,便会向流感病毒一样,极为迅速、猛烈的广泛传播。

就像刘荣做的这个实验。

一开始,是一个县令,三五墨者,就让一整个县‘墨化’‘黑化’;

刘荣刚有弥补动作,将县令调去郡衙,结果非但没能让官僚系统同化这个县令,甚至反而让整个郡守府,显露出了整体‘墨化’的趋势。

最终,刘荣以强硬的手腕,结束了这个实验。

因为刘荣很清楚:如果自己再不插手,那肉眼可见的将来,这个郡的郡守府,以及郡守府下辖的一郡十数县,也都会被‘墨化’。

然后呢?

以一郡为中心,朝四面八方扩散,迅速席卷周边地区。

到了那个时候,刘荣需要考虑的,就不是这几个‘墨化’的郡、县该怎么处理的问题,而是怎么组织墨家出生的官员,出任朝中三公九卿的问题了。

最要命的是:在基层,墨家提倡,并且有能力达成一种类‘无政府’的地方运转模式。

而当这个模式,从一乡、一县,逐渐扩散到一郡、一国,乃至全天下的时候,情况就要一发不可收拾了。

——难道还真要在这两千多年前的古华夏,玩儿无政府体制?

那刘荣该如何自出?

成为旧时代的余孽,被历史的滚滚车轮所碾碎?

还是苟延残喘,回未央宫参观一下自己家,都还要买门票才能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