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4章 墨者(1 / 2)

加入书签

墨家的‘感染力’,或者说是超强的组织行动能力,刘荣早有耳闻。

不单是从臣下口中、史书的字里行间窥见,就连先帝老爷子,也曾在刘荣表露出‘试用墨家’的时候,颇有些严肃的提醒过刘荣:不要玩儿火。

当时刘荣还颇有些不以为意。

——怎么就玩儿火了?

墨家又不是什么邪教,又不是没有存在过;

在战国时期,能和‘不以物累’的杨朱半分天下思想学术界,能成为天下过半国家的执政学派,刘荣怎么就不能用了?

能存在于战国时期,能在战国时期成为诸侯国执政学派的墨家,怎么就不能成为如今汉室的‘显学’之一了?

但当真正尝试过之后,刘荣才终于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先帝老爷子说的没错。

墨家的组织行动能力,以及这个特殊能力对封建王朝带来的冲击,是极为猛烈的。

因为按照墨家的学术思想纲领,以及墨家所在的区域,自然而然形成的‘墨社’,还有墨者们所迅速打造的特殊民风,几乎是取代了封建王朝对继承的统治!

试想一下。

如果那个‘出问题’的县,并不是刘荣任命了一个墨家县令,并允许墨家肆意施展才华,而是仅仅只允许墨家活动,却又另外一位寻常的县令,会是什么场景?

恐怕县令的一切政令,包括但不限于农业、民生、吏治等方面的命令,都无法得到当地百姓民的全然遵从。

反倒是墨者为首的‘墨社’力量,会将原本各自独立的底层民众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极为危险的民间组织。

这个民间组织,像是后世的街道管理会,也像是换一个画风的基层领导机构。

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封建王朝本身是有基层政府机构,对基层是有统治手段的!

但墨家墨者、墨社的存在,却分明是在抢夺封建王朝对基层、对底层民众的统治权!

虽然墨者、墨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统治基层’,但毋庸置疑的是:墨社的存在,使得封建王朝——使得汉家对基层的统治失去意义和必要。

在一个有墨社存在的乡,乡三老,以及啬夫等基层官吏、基层机构,是没必要存在的。

因为出了什么事,墨社就能出面解决,就连百姓民的农税、口赋,墨社都能组织当地百姓主动交上去。

在一颗墨家影响力强大、‘墨风’浓厚的县,甚至连县令和县衙,都是没必要存在的!

因为墨家除了有组织行动能力,甚至还有自己的一套内部法律!

哪怕这套法律只针对墨家内部的墨者群体,墨家也完全可以将这份对律法、对‘规矩’的执着和坚守,以《汉律》的形式用到底层民众身上,从而取代汉家现有的司法、执法机构。

而这样的墨家,在战国时期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本质上并不是统一的封建政权。

非但不是中央集权的政权,甚至都没有‘中央集权’这个概念!

在那个时代,诸侯国们除了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国君,还有许多地位不比国君低多少,亦或是与国君平起平坐,乃至于地位高于国君的‘类统治者’存在。

比如:楚虽三户的‘三户’,指的便是实际掌控楚国的屈、景、昭三家,而非作为楚国王族的芈姓熊氏。

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各国之间纷争不休,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把绝大多数经历放在了攻伐、战阵之上。

——得多征点兵!

——得多备点军粮!

——其他的事都靠边站,先把仗打好!

——什么墨家不墨家,什么基层不基层的,先保住国土、保住国家再说!

如此背景下,能为各国节省大量行政成本,甚至节省下官员俸禄——几乎不需要各国统治者费吹灰之力,就能维持国家运转的墨家模式,自然就有了几位广阔的市场。

其内在逻辑也很好理解。

墨家也好,儒家也罢,对于当时的各国而言,不过是维持国家正常运转,甚至是基本运转的手段。

其中,儒家与乡绅豪强联系过于紧密,一旦用久了,就会养出几个怪物级别的世家门阀——就像是楚国的那‘三户’一样。

而法家又过于严格,虽然效率非常高,但很容易引发民众的不满,哪怕不激起民变,也有极大概率导致社会不稳定。

战争当前,大争之世、大乱之世,各国想要的内部环境,几乎都是:以最小的代价,花费最小的成本,最大可能维持社会稳定。

于是,墨家便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

——墨家官员既不会贪污腐败,也不会与地方豪强狼狈为奸,尾大不掉;

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墨家官员的积极解决——解不解决得了另说,起码人家愿意去解决。

对于底层民众,或者说是与底层民众‘和平共处’这一块儿,墨家更是有着无与伦比,其余诸子百家无法比拟的优势。

墨家官员非但不会让上级、让朝堂操心,甚至都可能不需要发放俸禄!

再加上当时,儒、法都还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证明自己可以作为执政学派而存在,天下显学只有杨朱河墨家,供各国统治者选择的选项就这么两个;

统治者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看看那刺眼的‘杨朱唯我,不以物累’八个大字,便只能默默选择人畜无害的墨家。

因为当时,各国的重点都在对外军事扩张,或抵御外敌入侵、遏制邻国扩张。

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搞唯我、搞不以物累的精致利己主义?

打仗谁去打?

总不能是国君及统治阶级吧?

税赋说来交?

不可能只指望王公贵族吧?

——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各国都需要底层民众无私奉献,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自然而然,杨朱被绝大多数掌权者pass掉,自然就只剩下另外一个选择,墨家了。

至于各国统治者的心理活动,其实也不难猜。

——如果我选杨朱,那底层民众一口一个‘杨朱唯我,不以物累’,那我连军队都征召不到,连税赋都收不上来!

一旦哪个邻居盯上我这块肥肉,一场仗没打好,那我可就亡国了!

要知道周天子分封的天下各诸侯国,在西周时期高达八百个国家,到了战国初期,可就剩下二十七个了!

这二十七个里头,除了秦、楚、燕、赵、魏、韩、齐等大国,剩下的可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

那我还有什么好说的?

选墨家吧。

什么基层不基层,统治不统治的,先保住国家要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