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前言番外:暗流涌动(最后一天,求月票)(2 / 2)

加入书签

在攻击之前,北朝必须要征得老大哥的同意才行。

但是苏俄的答复很简单:不行。

苏俄的主要精力一直在欧洲,这个时候后院起火,于局势不利。

当初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苏军才撤出的北朝,现在自然是不希望北朝搞事。

不过随着10月1号过去,整个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十二月,在新中国成立刚刚两个月的时候,中央首长选择了单刀赴会。

一套组合拳下来,苏俄被迫重新签订了一系列协议。

原先的不平等条约被推翻,旅顺、大连、中长铁路被收回。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废弃,彻底改变了苏俄在亚洲的利益。

在被迫归还旅顺、大连、中长铁路之后,苏俄好不容在远东取得的不冻港又一次消失了。

此时,苏俄急切的想要找到下一个出海口。

克宫。

“远东舰队失去旅顺港影响太大,在撤出之前,必须要有新的不冻港代替。”

Stalin想起新签的协约就一阵头疼,对方实在是太强硬了。

“代替旅顺的出海口一直就在眼前。”

“哪里?”

“朝鲜半岛的釜山、仁川、济州岛都是适合苏俄使用的优质港口。”

看着地图,Stalin想了起来,早在45年,外交部就向他有过报告。

不过这三个港口一直在美国的控制范围之内,加上当时苏俄已经从常瑞元手里拿到了旅顺,因此苏俄没有与美国较劲的动力。

不过现在情况变了,旅顺马上就要被中国收回,他必须要在朝鲜半岛做文章了。

很快,一个庞大的连环计成型了。

“通知外交部,邀请Kim访问苏俄。”

“是!”.

1950年4月,一辆火车从平壤秘密出发了。

抵达莫斯科后Stalin与Kim进行了一次秘密会谈。

苏俄正式批准了北朝向南进攻的计划。

此时美国刚好声明放弃了南朝,这是千载难逢的最佳时机。

“我立刻返回准备。”Kim异常兴奋,他等的早就不耐烦了。

“等一下。”

“你在进攻之前,必须要得到中国的许可。”

Kim闻言愣了一下。

老大哥都同意了,他动手就是了,怎么还要得到中国的许可?

北朝与中国是兄弟,但不代表自己要听中国的。

再说了,中国没有任何理由不同意,或者说不同意也不行。

Stalin没有解释,而是强调道:“这是先决条件,如果中国的同志不同意,你就不能发动进攻。”

这是Stalin计划的关键一步,只要中国同意了北朝的进攻计划,无论进攻是否成功,苏俄都能实现找回不冻港的梦想。

如果北朝进攻成功,整个朝鲜半岛将归于一统。

这个时候,作为北朝的背后大佬,苏俄可以轻而易举的要到一个港口。

这个要求并不过分,毕竟北朝的所有武器都是苏俄支援的。

相反,如果北朝进攻失败,那就代表美国也加入了战场。

毕竟在中苏的协助下,北朝打南朝就像大人打小孩,美国不下场的话,南朝必败无疑。。

可如果美国下场,就会导致一个结果,中国受到了美国的战争威胁。

在刚签订的协定协议中,有这么一条补充条款:

【当中苏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勾结的其他国家的军事威胁时,中苏两国可共同使用旅顺口海军基地,以便于共同作战。】

根据这个条款,一旦美军加入战争,苏俄就可以理所当然的待在旅顺不走。

也就是说,无论结果如何,苏俄一定能在远东得到自己的出海口。

当然,还有另一个可能,那就是北朝被南朝完全吞并,美军一路打到鸭绿江边。

这个时候,中国的东北将岌岌可危。

在Stalin眼中,中国根本没有和美军一战的能力。

一旦美军出现在鸭绿江边,中国将毫无选择,只能请求苏俄大家直接进驻东北。

到时候,可就不是一个旅顺港那么简单了。

在Stalin看来,这个阳谋,无解。

北朝的请求,让中国陷入两难。

此时中国正计划收复台湾,G军已经在东南沿海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苏俄批准了北朝动手,对中国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最关键的是,中国也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或者是想拒绝也不行。

中国只能做出当下唯一的选择,点头同意北朝的攻击计划。

得到许可的北Kim兴高采烈的开始策划战争。

他对北朝的实力有着无比的自信,因此在计划开始的后,中国直接被抛到了脑后。

北朝从未向中国通报任何战事消息。

不过与乐观的北朝不同,在生死间奋战了无数日夜的***,已经预感到了暴风雨的来临。

PS:傍晚还有,还是前言番外。

PPS:求月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