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鹰嘴崖火(1 / 2)
暮色四合时,鹰嘴崖的风忽然变得凛冽。沈玉微伏在灌木丛后,望着山道尽头那三十余艘挂着 “靖海卫” 旗号的楼船,指尖在短刀柄上反复摩挲。
萧玦说得没错,这些人根本不是朝廷水师。真正的靖海卫战船吃水线更深,而眼前这些船的船板泛着新漆,分明是仓促改装的商船。
“小姐,都准备好了。” 亲兵压低声音禀报,“滚石和火油都按计划布好了。”
沈玉微点头,目光扫过崖顶 —— 萧玦正站在那棵老松树下,玄色斗篷与暮色融为一体。他身边的黑衣侍卫已张弓搭箭,箭镞在残阳下闪着冷光。
山道上响起杂乱的脚步声。为首的 “千总” 穿着件不合身的铠甲,腰间却悬着柄倭式弯刀,走路时摇摇晃晃,显然没受过正规军礼训练。
“快点!据说大靖的娘们都藏在这岛上!” 他用生硬的汉话嚷嚷,引得身后的人一阵哄笑。
沈玉微的指节捏得发白。这些伪装成水师的倭寇,竟还在惦记着沿岸的百姓。她忽然想起母亲刻在礁石上的 “安” 字,那笔画里藏着的温柔,与眼前的残暴形成刺目的对比。
“放!” 崖顶传来萧玦的低喝。
滚石裹挟着风声砸下,山道顿时乱作一团。火油桶在人群中炸开,火光瞬间吞噬了狭窄的通路。倭寇们尖叫着四处逃窜,却被两侧的山壁堵得水泄不通。
“射箭!” 沈玉微厉声下令。
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射中目标时发出沉闷的噗嗤声。沈玉微提着短刀冲下山道,刀锋劈开火焰的瞬间,她看到那个假千总正举着弯刀砍向个受伤的亲兵。
“找死!” 她旋身避开劈来的刀,短刀直取对方咽喉。这招 “回风舞雪” 是母亲教的,当年母亲就是用这招挑落了山匪的头巾。
假千总的鲜血溅在她脸上,带着咸腥的暖意。沈玉微抹去脸上的血污,忽然看到萧玦正站在火光中望着她,眼中闪过复杂的光 —— 那目光里有惊讶,有赞许,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怅惘。
战斗持续了一个时辰。当最后一个倭寇被斩杀时,天边已升起残月。沈玉微拄着刀站在尸横遍野的山道上,忽然觉得一阵眩晕。
“小心!” 有人扶住她的腰,是萧玦。他的掌心温热,带着松木香,与李修文的温润截然不同。
“多谢王爷。” 沈玉微挣开他的手,脸颊有些发烫。
萧玦没说话,只是递给她个水囊。月光落在他睫毛上,投下淡淡的阴影,竟让他看起来柔和了许多。
回到营地时,李修文正站在帐外等她。他披着件厚披风,脸色在灯火下泛着病容的苍白:“回来了?”
“嗯。” 沈玉微点头,忽然注意到他手里的地形图上,用朱砂标出了三处新的倭寇据点,“你怎么还没睡?”
“担心你。” 李修文的声音很轻,像怕被风吹散,“我根据俘虏的供词,标出了他们藏粮的地方。”
沈玉微接过地图,指尖触到他写的 “小心” 二字,笔锋圆润,带着他独有的温柔。她忽然想起萧玦在礁石上刻的记号,那笔画凌厉如刀,藏着二十年的隐忍。
这两个男人,一个像春日暖阳,一个像寒潭冷月,却都在这烽火乱世里,给了她莫名的支撑。
“你肩上的伤……”
“不碍事。” 李修文笑了笑,想抬手帮她拂去发间的草屑,却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
萧玦掀帘而入,手里拿着块从倭寇身上搜出的令牌:“他们不是普通倭寇。” 令牌上刻着的火焰纹,与当年北狄密函上的标记如出一辙,“是北狄在背后支持的。”
沈玉微心头剧震。北狄刚在西境受挫,竟又勾结倭寇在东南作乱?这背后一定藏着更大的阴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