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章 东南烽火(1 / 2)

加入书签

第十章 东南烽火

三日后,长安城外的十里亭。

沈玉微一身银灰色劲装,腰间悬着祖父赐的短刀,正指挥亲兵将最后一批粮草装上马车。李修文穿着青色官袍,站在一旁核对军册,偶尔抬头望向她忙碌的身影,目光里藏着难掩的温柔。

“都准备好了?” 清冷的声音自身后响起。

沈玉微回头,见靖安王萧玦已跨坐在乌骓马上,墨色披风在晨风中猎猎作响。他身后跟着百名黑衣侍卫,个个腰佩弯刀,气息凛冽如寒冬。

“回王爷,沈家军五千人已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出发。” 沈玉微拱手行礼,目光不自觉扫过他腰间的玉佩 —— 那羊脂玉在阳光下泛着暖光,上面的缠枝纹确实与母亲陪嫁云锦如出一辙。

萧玦颔首,调转马头:“出发。” 话音未落,乌骓马已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百名侍卫紧随其后,马蹄声踏碎了清晨的宁静。

李修文走到沈玉微身边,低声道:“这位靖安王行事倒是雷厉风行。” 他递过个油纸包,“我娘做的酱肉,路上可以就着干粮吃。”

沈玉微接过纸包,指尖触到他温热的指腹,连忙缩回手:“多谢。” 她翻身上马,尽量不去看李修文眼底的失落。

大军行至淮河渡口时,忽然天降暴雨。浑浊的河水猛涨,渡船根本无法靠岸。沈玉微望着汹涌的河面,眉头紧锁:“这样下去,恐怕会误了行程。”

萧玦站在船头,面无表情地看着浪涛:“让会水的士兵泅渡过去,在对岸固定绳索。”

“不可!” 沈玉微连忙阻拦,“这河水湍急,还有暗礁,泅渡太危险了!”

萧玦冷冷瞥她一眼:“延误军机,更危险。” 他对身后侍卫扬声道,“下去十个!”

十名黑衣侍卫二话不说,拔刀割破衣袍,纵身跃入洪流。沈玉微看得心惊胆战,只见他们像游鱼般在浪涛中起伏,几次被漩涡卷得不见踪影,却总能挣扎着浮出水面。

半个时辰后,对岸终于传来绳索固定的敲击声。萧玦示意渡船开航,目光扫过沈玉微紧绷的侧脸:“沈小姐似乎觉得本王不近人情?”

“不敢。” 沈玉微望着水中若隐若现的暗流,“只是将士的性命同样珍贵。”

“在南疆,犹豫一刻就要多死十个人。” 萧玦的声音里听不出情绪,“倭寇可不会等你做好万全准备。”

渡船靠岸时,李修文匆匆从后舱跑来,手里捧着件蓑衣:“玉微,快披上,别淋坏了身子。” 他转头看到萧玦,又补充道,“王爷也披上吧。”

萧玦没接,只是看着沈玉微接过蓑衣。当李修文细心为她系好绳结时,他忽然调转视线,望向远处灰蒙蒙的天际。

行至杭州府时,前方传来急报:倭寇已攻破台州城,正在沿海村镇烧杀抢掠。沈玉微连夜召开军议,铺开地图时,发现萧玦早已在上面用朱砂圈出了三个红点。

“这里,这里,还有这里。” 萧玦的指尖点过三处海湾,“是倭寇最可能藏身的岛屿。” 他的指甲修剪得极短,指腹上布满薄茧,显然常年握刀。

李修文凑近细看:“这蛇盘山四面环海,易守难攻,怕是不好打。”

“那就困死他们。” 萧玦收回手,“让渔民把所有渔船都集中到港口,再派船队封锁海面。”

沈玉微忽然道:“我有个更好的主意。” 她取过狼毫笔,在蛇盘山与大陆之间画了道弧线,“可以派一支小队伪装成渔民,趁着夜雾绕到岛后偷袭,主力从正面强攻,前后夹击。”

萧玦看着她笔尖的轨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可以试试。”

三更时分,沈玉微亲率两百亲兵,乘着小渔船摸向蛇盘山。夜雾如纱,将船队裹得严严实实,只有船头挂着的渔灯在黑暗中微微摇曳。

“小心礁石!” 沈玉微压低声音提醒。话音刚落,船身忽然剧烈一震,竟撞上了暗礁。

“不好!” 亲兵惊呼着去堵船底的破洞,却见几道黑影从雾中窜出,弯刀在月光下闪着寒光 —— 竟是倭寇的巡逻队!

沈玉微拔刀迎战,短刀与弯刀碰撞的瞬间,她忽然认出对方盔甲上的徽记 —— 那狰狞的夜叉纹,与当年刺杀祖父的刺客身上的一模一样!

“是你们!” 沈玉微目眦欲裂,前世祖父就是被这种弯刀划破了喉咙。她刀锋一转,直取为首倭寇的咽喉,却不想对方身法诡异,竟凭空矮了半截,躲开这致命一击。

就在此时,身后忽然传来破空声。沈玉微急忙侧身,一支羽箭擦着她的发髻飞过,正中那倭寇的后心。

她回头,见萧玦不知何时已立在另一艘船上,手中长弓尚未收回,墨色披风被夜风吹得鼓起。

“多谢王爷。” 沈玉微握紧刀柄,心跳如擂鼓。

萧玦没说话,只是对身后侍卫扬手。百名黑衣侍卫如潮水般涌上岛,与倭寇厮杀在一处。李修文带着主力从正面杀来,火把照亮了夜空,喊杀声震得海水都在颤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