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章 江南水暖,茧里抽丝(求票)(2 / 2)

加入书签

桑田里一片忙碌。男女老少都在争分夺秒地把竹匾里白白胖胖的熟蚕往箩筐里倒,再往蚕房搬。

何雨柱力气大,动作麻利,一筐筐沉甸甸的蚕茧扛起来就走。汗水很快浸透了工装后背。

马华拉着板车把散丝运到路边卡车,看到这场景,也跳下车冲进田里帮忙。两个北方大汉的加入,大大加快了抢收速度。

当豆大的雨点开始砸落时,最后一批熟蚕安全转移进干燥的蚕房。冰雹噼里啪啦砸在桑叶上,田里一片狼藉。

沈书记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和汗,看着几乎湿透的何雨柱和马华,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何同志!马同志!今天多亏你们了!要不然……”

“应该的!”何雨柱摆摆手,“抢收如救火。”

回到公社办公室,沈书记二话不说,从里屋柜子里珍重地取出两匹卷着的料子。

料子抖开,是光泽柔和的本白色素绸,只在边缘处有些不易察觉的轻微水渍印痕。

“这是去年库里压着的两匹素绸,原本是出口备货,就这点印子,被打回来了。一直压着没处理。”沈书记把料子塞到何雨柱手里,“拿着!别嫌弃!给领导做衣服足够了,印子在下摆里面,看不出来!”

“沈书记,这……”何雨柱知道这礼重了。

“再推就是看不起俺们公社!”沈书记虎着脸,“你们帮了俺们大忙!这料子,就按处理乱丝的价格算!”

何雨柱不再推辞,郑重道谢。两匹上好的素绸,加上几十斤颜色各异的零散丝线,稳稳装车。

离开双溪公社时,雨过天晴。

沈书记和几个社员一直送到村口石桥。桥下溪水潺潺,映着两岸青青的桑田。

“师傅,这趟值!”马华发动卡车,“料子有了,还白得两匹好绸!”

“不是白得。”何雨柱看着后视镜里挥手的人群,“力气活换的。这年头,力气活最实在。”

卡车驶向杭城,准备找一家相熟的裁缝合作社把丝线和素绸加工成衣料。

何雨柱看着窗外水乡的景色,心思却在转:那几十斤颜色各异的乱丝,或许能派上别的用场……

几天后,轧钢厂后勤处仓库。张处长摸着光滑挺括的素绸料子,爱不释手:“好!雨柱,干得漂亮!这料子,这做工,没得挑!领导肯定满意!”他又看向旁边一堆整理好、按颜色分门别类捆扎的彩色丝线,“这些是?”

“零碎丝线,公社处理品。”何雨柱说,“我琢磨着,交给厂里工会的女工委员会?心灵手巧的工人家属不少,织点毛主席像章套、钢笔套、或者小桌布啥的,也算给厂里添点福利,或者外事活动当个小礼品?”

“好主意!”张处长眼睛一亮,“废物利用,还显得咱厂有特色!雨柱,你这脑子活!”他大手一挥,额外批给何雨柱几张稀缺的“特供烟酒券”作为奖励。

任务圆满完成。何雨柱走出后勤处,捏着那几张轻飘飘却分量十足的票券。

江南的丝,换来了北方的特供。这采购的路,倒是越走越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