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章 穷则思变(2 / 2)

加入书签

对应三种不同的酿造方法。

第一种,是最传统的“泡酒法”。

她将品相最好的荔枝果肉,和大量的冰糖,一层一层地码放进一个大坛子。

然后,将刚蒸馏出来,还没加任何调味的“酒头”,缓慢而均匀地倒进去,直到完全没过荔枝。

“这个泡酒法,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阿香边做边解释道,“酒味最烈,果香也足。等上一个月,就能喝了。”

第二种,是“发酵法”。

她将荔枝肉捣碎,与碾成粉末的酒曲均匀混合,放入一个陶制的坛子里,盖上封泥。

“这个,不用加酒,全靠荔枝本身的糖分和酒曲自然发酵。做出来的酒,度数不高,但口感最醇,最能体现荔枝的原味。”

她仔仔细细检查了一下封泥,“这个一定要密封好,放在阴凉的地方,不然很容易就会发酸坏掉。”

最后一种,是荔枝糖浆。

她将其余的荔枝肉全部榨成汁。

然后,支起一口大锅,将荔枝原浆和冰糖倒进去,用小火,慢慢熬煮,浓缩。

再加进去几片晒干的桂花和柠檬,这样甜香会更馥郁,更有层次。

这种浓缩糖浆,方便存放,用法也多。

可以兑水喝,也可以做甜点的淋酱,还可以直接用来调酒。

“阿香,你好厉害!”阿尘馋得口水都要下来了,“这个是麦芽糖吗?”

阿香笑了笑,将熬好的糖浆,打了一小碟给他解馋。

剩下的,趁热装进瓶中,密封待用。

忙完这些,她双手叉腰,得意道,“接下来,把一切都交给时间了。”

在等待的日子里,食肆的生意,依旧惨淡。

但阿香却一天也没有闲下来。

她知道,光有好东西不够,还得想办法把它们卖出去。

于是,她找了几家平时有往来的货郎。

筛选掉出发日期和荔枝酿的发酵时间对不上的,再剔除掉那些名声不好的,或者路线没有优势的。

最后,选定了两家。

一家是专门跑京城线的。

按夏雨对京城的了解,这两样“土特产”的热销是必然的,只是路途太远。

而且途中的耗损、关卡的打点……一样也少不得,还都不可控。

这就导致,虽然价格可以卖得很高,但扣除掉这些变数,最终的收益,犹未可知。

另一家,则是专跑周边几个县城的短途路线。

货郎说,按计划,他下一站要去清溪县。

清溪县不大,也不是什么富足之地,但胜在那边专种青草药,周边不产荔枝。

且地方不远,往来一趟,时间刚好赶上下一批成品。

这样满打满算,在荔枝收获的季节结束前,至少能跑上两趟。

还能顺路带些蛇舌草回来,煮凉茶。

这荔枝酒热气,若能配上清溪的凉茶,正好相得益彰。

两条商路,一条主攻高端,放长线钓大鱼;

一条主打口碑,快速回笼资金,试探市场反应。

就这样,双管齐下,被阿香安排得明明白白。

时间转瞬即逝,一眨眼,到了品鉴佳酿的日子。

送走食肆最后一批客人,三人忙完手头的活计,就忙不迭地聚拢向那几个坛子。

阿香随手挑了一坛,打开上面的封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