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章 这是跑官来了(下)(1 / 2)

加入书签

顾家生转向众人,脸上依旧是那副无懈可击的笑容,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喙的距离感。

“诸位!转眼毕业都两年了,是该好好叙叙旧。如今国难当头,正是我辈军人共赴国难之时,能在此处再聚首,当真是不容易。”

这话滴水不漏。轻描淡写间带过同窗情谊,将大义抬至“共赴国难”的高度,却唯独对“再聚首”的地点。是这军委会门前,还是他的荣6师。未置一词。那句“不容易”,更是透着股模棱两可的疏离。

张凯、陈国栋等人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顾家生的回应客气是客气,却远非他们期待的热络,更不见半分“归入麾下”的积极信号。“共赴国难”听着激昂,细品之下,却像是把他们都推到了为国效力的宏大叙事里,而非他顾家生麾下的荣6师。不过,既然他顾振国肯赴宴,那就还有转圜的余地。

“对对对!共赴国难!振国兄高义!”

“请!振国兄这边请!”

“汇丰楼雅间早已备妥,就等振国兄了!”

一行人簇拥着顾家生,气氛看似热络却暗藏机锋。初夏的阳光依旧灼人,空气中那缕若有似无的燥热感,似乎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同窗宴给请给冲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粘稠、暗流涌动的人情世故气息。

顾家生走在众人中心,谈笑自若,眼底深处却是一片冷静的审视。他心知肚明,这汇丰楼的酒宴,只怕不好吃啊。

眼前这些同窗,是助力还是麻烦?深浅难测。荣6师的位置,关乎战场生死,岂是几句同窗之谊就能轻易许人的?这顿饭,注定是一场各怀心思的无声较量。

顾小六牵着马,望着众人渐远的背影,眉心微蹙,随即也快步跟了上去。

汇丰楼的雅间里,觥筹交错间,气氛看似融洽,却总透着几分刻意的热络与不易察觉的紧绷。

酒过三巡,话题不可避免地绕回了军校时光。张凯借着几分酒意,试图拉近距离,感慨道:

“振国兄,说起来,咱们在军校也是最拔尖的那一拨!如今振国兄执掌精锐,实至名归!”

他环视在座几人,话锋故意一转,带着几分唏嘘。

“可惜啊,有些同窗……没能等到今日。”

顾家生放下杯中酒,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顺着话头问道:

“哦?听鼎语兄这意思,咱们同期,还有不少人没联系上?”

这话一出,张凯、陈国栋等人脸上的笑容顿时微微一暗,像是被戳中了什么。雅间里的空气似乎凝滞了一瞬,杯盏碰撞的细微声响都清晰可闻。

陈国栋的声音低沉了几分,接过话茬。

“是啊,振国兄。步兵科的王志远,淞沪战场,……没撤下来。骑兵科的赵振武也是……”

他顿了顿,没再说下去,只是沉重地摇了摇头。

一旁的李鑫也低声补充道:

“还有步兵科的刘思聪,陷在了金陵城……”

一个个熟悉或不甚熟悉的名字,伴随着惨烈的战场地名被报出,像冰冷的石子投入看似平静的湖面。刚才还努力维持的热闹气氛瞬间冷却下来。每个人脸上都蒙上了一层阴影,那是战争残酷烙下的印记,也是对自身命运无常的隐忧。

张凯深吸一口气,强行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他端起酒杯,声音刻意拔高,带着一种夸张的激昂。

“唉!都是好汉子!马革裹尸,死得其所!他们的英魂,正看着我辈继续杀敌报国!来,振国兄,诸位同仁,让我们敬这些为国捐躯的同窗一杯!”

“敬同窗!”

“敬英魂!”

众人纷纷举杯附和,仰头饮尽杯中酒。只是这杯酒,喝得格外沉重,方才刻意营造的轻松感荡然无存。

放下酒杯,求官的主旋律立刻顽强地回归。张凯借着酒劲,身体微微前倾,语气更加热切。

“振国兄!你看,咱们这些活下来的,不更该拧成一股绳?把力气都使在刀刃上?你的荣6师,是校长亲点的精锐,正是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好去处啊!”

说完这一句话,他目光灼灼地盯着顾家生,就等着他接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