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烽火徐州,战起(1 / 2)
1938年3月13日,鲁南的冻土尚未解封,寒风裹挟着硝烟在临沂城头盘旋。
日军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真四郎中将亲率两万余精锐日军,二十余辆九七式坦克的履带碾碎了沂河岸边的薄冰。钢铁洪流前,第三军团庞柄薰部依托沂河天险构筑的三道防线,正在日军的炮火中一寸寸崩塌。
庞柄薰!这位在军阀混战中以"善保实力"闻名的西北军宿将,此刻却将毕生心血尽数押在了这座危城。他那些曾经被视若珍宝的嫡系部队,如今正以连为建制填入到日军炮火撕开的缺口中。当参谋长捧着染血的花名册,报告某营全员殉国时,这位向来精于算计的老军阀竟赤红着双眼,将茶碗摔得粉碎:
"打光拉倒!老子不过了!"
那些曾经被拨弄得噼啪作响的算盘珠子,此刻全化作了城墙上迸溅的血花。日军战报中惊愕记载的"支那军反常的顽强",却不知这些死战不退的士兵,正是被他们讥讽为"军阀私兵"的第三军团将士。当民族危亡的烈焰烧到眉睫,连最世故的旧军人,也在这淬火的熔炉里炼成了精钢。
同一时间,日军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借中将站在装甲指挥车上,望远镜里藤县的城墙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这位"钢军"统帅嘴角挂着志在必得的冷笑,他的师团刚刚在邹县击溃了川军的防线,此刻正挟大胜之势扑向这座鲁南小城。
城头上,川军122师师长王名彰放下望远镜,转身对参谋们笑道:
"龟儿子,来得倒是快。"
这支被中央军嘲笑为"双枪兵"的部队,此刻每杆老套筒里都压满了子弹。
矶谷老鬼子不会知道,就在他的先锋部队距离城墙还有三里地时,王师长已经下令炸毁了唯一的退路,滕县北门外的铁路桥。当日军斥候惊讶地发现守军竟自断后路时,王师长的川音在122师弟兄们耳边响起:
"弟兄们,要得,今天我们就当一回'铁脑壳'!"
第10师团的战报里很快出现了"异常顽固"的字样。这些穿着草鞋的川军,正用膛线磨平的步枪,在矶谷的进军路线上划出一道血色的休止符。
同一时间,顾家生所部对小枣庄的攻坚战也即将打响。
寒风凛冽,夜色尚未褪尽,顾家生蹲在战壕前沿,轻轻拨开面前的枯草,眯眼望向三十米外的日军庄口阵地。半天一夜的土工作业,四条主交通壕已经死死地缠住了小枣庄,最近的突击壕距离日军前沿不过三十米,战士们一个冲刺就能扑进鬼子怀里。
"旅座,部队都准备好了。"
张定邦低声道。
顾家生没说话,只是缓缓抬起手,五指猛地攥成拳头!
"投弹!"
顾家生的吼声撕裂了黎明前的寂静。刹那间,成千上万颗木柄手榴弹从四条战壕里同时飞出,黑压压一片遮天蔽日,带着死亡的呼啸声砸向鬼子阵地。木柄在空中打着旋儿,导火索"嗤嗤"冒着青烟,像一群索命的亡魂扑向鬼子的庄口阵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