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扭亏为盈(2 / 2)
这样既保证了出餐的效率,同时也扬长避短迎合了本地客群的口味。
“早餐店理应扎根区域,附近的居民爱吃什么,就应该做什么。”
这是李燕的底层逻辑,而为了让挑剔的沪上老饕们能够感受到自家与其他早餐店的不同,她还在服务上做了大文章。
首先就是堂食的座位问题,原本阿红的早餐店只有门面,顾客如果不像外带就只能在街边支个板凳和小桌,天气好还没啥,但如果碰到刮风下雨或者是酷暑夏季,那体验是极差的。
李燕找到国营饭店的领导,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后说服对方在每天上午六点到九点之间开放店里的大堂区域用作早餐经营。
此举不但解决了堂食问题,同时也进一步将早餐店和国营饭馆品牌捆绑,无形中提升了店铺的吸引力。
另外李燕还推出了好几个“套餐组合”,比如买两副大饼油条就送两杯豆浆、三两生煎或者锅贴送一碗咖喱粉丝汤等等。
这种新颖的销售形式很快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甚至产生了虹吸效应,将附近其他街道的客群都吸引了过来。
从门可罗雀到大排长龙,阿红的早餐店在李燕手上真的完成了脱胎换骨。
“老板娘,来两个大饼套餐,全都打包带走。”
“三个人,要一个大饼套餐,一个牛肉粉丝套餐和一个生煎包套餐,钱放这里了哦,我们就坐在三号桌。”
“之前还听别人说这家的老板娘人特别凶,我看都是瞎传,小姑娘明明那么好说话。”
“经济实惠,东西做得也好吃,以后我吃早饭就盯牢这家店了。”
这些都是客人的真实反馈,原本崩塌的口碑渐渐开始逆转,早餐店的好名声一传十十传百,直接带来的好处就是“钱越赚越多”。
李燕发现自己和阿红定的赌约还是太保守了,早餐店的利润已经不是翻倍那么简单,而是奔着三倍四倍甚至更多去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心情最复杂的肯定是阿红。
一方面自己先前放了那么多狠话,结果输了赌约被当众打脸。
一方面又因为每天都能创新高的营业额而欢呼雀跃。
两种情绪的冲突之下,阿红只能说出那句至理名言来给自己找台阶下。
“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发生在上海的“家庭矛盾”就这样以李燕的大获全胜而告终,李父李母拿回了自己养老金的支配权,就连哥哥李国伟都大大地松了口气。
石库门弄堂的小楼里,争吵与咒骂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从李燕到上海后就没怎么出现过的欢声笑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奇妙,前一刻还剑拔弩张,下一秒就能其乐融融。
毕竟仇恨是个鲜见的词汇,大部分敌意只是源于先入为主的“偏见”。
就好像身在南极大陆的赵阳和王威,在经历了码头上凶险的一遭后,两个人好像都对彼此有了新的看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