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八章 接连遇险(2 / 2)

加入书签

在人类的南极科考史上,因为雪崩灾害而献出生命的探险家和科学家大有人在,他们的躯体将永远被封存在这片神秘大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都不会腐化。

四十多号人就这样以冲锋的姿态“逃跑”,但整个队伍的阵型却并未散乱。

这得益于严格的训练和充分的应急预案,大家互帮互助,女队员若实在跑不动了,身边的男队员就会拉着甚至背着她跑,有人不小心摔倒了马上就会被扶起来,总之原则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所幸赵阳他们这次遭遇的并不是超大型雪崩,白色的“浪头”翻滚了几十秒后便偃旗息鼓,但刚才刘天庄捡鹅卵石的那块平地还是给完全淹没了。

“这也太危险了,如果选择这里建考察站的话岂不是很容易被雪崩掩埋?”

杨明心有余悸,他把同样吓得花容失色的马舒舒拉到自己的身后,指着雪崩后的一片狼藉说道。

“所以站址附近最好没有高山或者大型冰川,平坦的地面越大越好,日本之前就有一座临时站是被雪崩摧毁的,还好当时是冬季,没有人员在站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卞林的总结让刚才还斗志高昂的考察队队员们再次领略到了南极美丽风光后的可怕之处,大家少了许多嘻嘻哈哈,就连走路都变得小心谨慎起来。

大部队这里刚遭遇完雪崩险情,乘坐直升机的郭坤就也遇上了麻烦。

“海豚号”载着他和张松正盘旋在阿根廷尤巴尼站附近,这里有一处伸向海里的舌角,非常适合小艇登陆和运输物资,所以成为了两人的目标之一。

但飞机刚进入波特尔湾,一团低云便从北部突然袭来,飞行员经验丰富,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降低高度从弯角绕过朝着拉塞尔湾的方向飞去,试图摆脱云团。

可谁知那乌云就好像长了眼睛,追着“海豚号”就是一个加速,随之而来的是猛烈的狂风和暴雨,让直升机出现了剧烈的晃动。

如此危机之下,郭坤他们能做的只有把自己牢牢固定在座椅上,然后选择相信直升机的驾驶员。

与赵阳那边的情况一样,幸运女神眷顾了中国考察队。

云团在与“海豚号”纠缠了几分钟后终于后继乏力,驾驶员果断操作,以几位高超的技术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两次低空转向,终于摆脱了风语的追逐。

当直升机重新降落在“向阳红10”号船的飞行平台上时,一向沉稳冷静的郭坤满脖子都是冷汗,死亡刚才与他只有咫尺之遥。

虽然接连遇险,但长城站站址的勘察工作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两天后在菲尔德斯半岛的南部,真的如刘天庄所言发现了一片平整开阔的卵石海滩。

滩涂区域的面积很大,海岸线绵延几公里,而在它的北面有足足三个淡水湖,经过水样化验分析发现水质良好,能顾满足饮用需求。

最难得的是整片地区没有任何建筑物,甚至连一个木桩、一面旗帜都没有,在此建站完全是独门独户,不用担心与其他国家发生共用资源的情况。

找到如此宝地,中国考察队自然不愿放过,召集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再次实地勘察,主要研究了卵石下方永久冻土层的承受力等问题,为建筑施工提前做准备。

当天夜里,大量的资料被汇总到“向阳红10”号船的会议室,考察队全体队员都没有休息,大家有的整理数据,有的编写书面材料。

最后将这几天勘察站址的情况和研究分析后的意见全部成文,报告给了北京的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

经过几个小时的等待,最终在晚上21点30分,北京方面以卫星电话的形式通知了最后决定:经研究,同意中国南极长征站建在乔治王岛的菲尔德斯半岛南部。

中国第一座南极科学考察站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地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