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章 魏玉道:放弃九江!(15更!)(1 / 2)

加入书签

京城,皇宫。

紫宸殿内,檀香袅袅。

刚刚结束了冗长的大朝会。

有资格留下来的,都是大乾王朝真正的权力核心。

宰相魏玉道、军神韩定国、六部尚书。

此刻全部分列两侧,神情肃穆。

龙椅之上,大乾天子吴烨的脸色,却比殿外的天气还要阴沉。

“啪!”

一份刚刚从九江郡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报,被他狠狠地摔在地上。

“九江王?好一个九江王!”

吴烨气得浑身发抖,英俊的面容因为愤怒而扭曲,“一个泥腿子出身的反贼,占了一郡三县之地,就敢自立为王!这是在打谁的脸?这是在打朕的脸!”

他的目光如刀,扫过下方噤若寒蝉的臣子们。

“月前,韩爱卿平定梁渊之乱,大军西归,兵锋正盛!朕说,要一鼓作气,剿灭赵锋此獠!你们怎么说?”

吴烨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怒吼道:“你们说国库空虚!说西征耗费巨大,无力再战!说要休养生息!”

“好!朕忍了!”

“可现在呢?朕休养生息了,那反贼可没有!他转头就拿下了阜陵!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把整个九江郡都吞下去?”

“朕现在要打!你们又跟朕说,马上要入冬了,天寒地冻,不宜用兵!”

吴烨站起身,在大殿上烦躁地来回踱步,声音里充满了尖锐的嘲讽:“怎么?我大乾的军队是纸糊的?冬天就不能打了?那赵锋的兵就不是人?他们冬天就不冷?”

“你们告诉朕!到底要怎么办!难道就眼睁睁看着那个贱种,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坐稳了他那个狗屁的‘九江王’吗?!”

皇帝的怒火,如同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压得整个大殿的空气都凝固了。

户部尚书颤颤巍巍地出列,一张老脸皱成了苦瓜。

“陛下息怒啊!不是臣等不愿为陛下分忧,实在是……国库它……它比臣的脸都干净啊!”

他哭丧着脸,开始诉苦:“西线平叛,韩大将军打得是威风,可那军饷、粮草、器械的耗费,如流水一般。陛下您又下令,免了西边三郡的三年赋税,这……这已经是寅吃卯粮了。”

“再加上前阵子黄河又决了口,几十万灾民嗷嗷待哺,这笔赈灾的钱,要是再拿不出来,恐怕……恐怕就不是一个赵锋造反了啊,陛下!”

兵部尚书也立刻跟上,躬身道:“陛下,户部尚书所言句句属实。况且,冬季用兵,非智者所为。”

“我朝兵士多为北方人,尚能耐寒。”

“可九江地处淮南,气候湿冷,北方的兄弟们过去,水土不服,极易爆发疫病。粮草运输更是艰难,大雪封路,十车粮食能运到前线的,不足三车。此消彼长,我军优势尽失啊!”

“是啊陛下,安抚灾民为重!”

“请陛下三思,万不可在冬季轻启战端!”

一群文官,你一言我一语。

说的都是金玉良言,摆的都是国家大义。

核心思想却只有一个:不打,打不起。

吴烨听得额头青筋暴跳。

这一刻,甚至感觉自己不是皇帝,倒像是个四处求人讨债的破落户。

他的目光。

越过这群喋喋不休的文官,落在了那个从始至终一言不发的身影上。

正是戴罪立功后。

从安国候重新变回韩国公的——大乾军神——韩定国。

他就像一杆标枪,静静地立在那里。

与周围这群满腹算计的文臣格格不入。

“韩爱卿!”

吴烨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期望,“你来说!你是我大乾的军神,你平梁渊,定西疆!朕问你,这赵锋,你能不能打?”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在了韩定国的身上。

韩定国出列,对着龙椅一抱拳,声音沉稳如山。

“陛下有令,臣万死不辞。”

没有分析利弊,没有讲任何条件。

简单的一句话,却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

这就是韩定国。

皇帝的刀,指向哪里,他就砍向哪里。

吴烨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好!好一个韩定国!朕就知道,还是你最懂朕的心!”

他大手一挥,便要下令:“朕命你为征南大元帅,即刻点齐……”

“陛下,且慢!”

一个不急不缓的声音,打断了吴烨的话。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宰相魏玉道,不知何时已从队列中走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