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章:倚残梦(2 / 2)

加入书签

路上,张嫣忽地蹙眉问道:“干粮皆被耶律大人携去,我等沿途何以果腹?”

王冀哈哈一笑,道:“我等虽无干粮,但我料想韩兄身上定有纹银,且为数不少!哈哈哈哈……”

韩德让骑于马上,萧绰依偎其背。韩德让朗声笑道:“三弟所言极是。即便银两不够,也可寻个地方,将我身后这小丫头卖了,换些银两来……”

萧绰闻言,娇嗔道:“我又不似嫣儿姐姐生得花容月貌,哪有人肯买我……”

四人一路行来,笑语盈盈,白日里纵马狂奔,夜间则投宿于沿途人家,约莫五日光景,便已回到了素心斋。

至素心斋后,韩德让即刻吩咐手下人为萧绰寻觅江南汉家女子的服饰。萧绰将那六七套衣裙一一试穿,又把玩起了一柄绣工精致的扇子,左摇右摆,好不可爱。

试穿衣物之后,萧绰执意携王冀、张嫣之手,欲共赴萧思温所赠宅邸一探。二人本就心怀好奇,遂乘马车,随萧绰指引,前往探秘。车行半时辰许,便至宅前。此宅虽非宏伟,却也一应俱全,一进一出之间,正堂三间巍然,东西厢房各两间分列;院落阔绰,南北西东皆二十步开外……

正是宅小情真。王冀、张嫣对萧思温感激涕零,连连向萧绰躬身行礼,誓言他日必厚报令尊大恩。

萧绰嫣然一笑,道:“嫣儿姐姐若抱抱我,便算作谢过爹爹啦……”

张嫣闻言,欣然将萧绰揽入怀中。怀抱之中,只觉这平素英气勃发的小丫头,于日常琐碎间,亦显露出天真烂漫之态……

张嫣逗弄萧绰之时,王冀却凝视着不远处的燃灯佛塔,若有所思。此宅正居佛塔之北,相距约二里之遥。

趁萧绰嬉戏之际,王冀轻声问张嫣:“娘子,你可曾梦见过那座佛塔?”

张嫣答道:“为妻曾与冤家说过,嫣儿梦中佛塔,与眼前之塔,毫无二致,宛如亲见!”

王冀又问:“那娘子可曾梦见过这座宅院?”

张嫣略一思索:“似未曾有,嫣儿一时亦难以忆起……”

王冀告知张嫣:“我穿越之前,二十一世纪之居所,恰在此处,不偏不倚!”

张嫣闻言,惊讶万分:“冤家之意,此宅竟能屹立千年不倒?”

王冀笑道:“非也,仅是方位相同,屋舍乃是后人所建!”

张嫣道:“即便方位相同,亦是奇妙非常!莫非,乃是定数使然?”

王冀沉吟:“或许如此……”

三人归至素心斋后,韩德让便与王冀商议起了赴蜀之策。韩德让道:“若骑马前往,沿途关隘重重,势必疲惫不堪。不如自潞县乘船,沿隋炀帝所修之运河一路南下,先至瓜州。再由瓜州顺流而上,直达蜀地……”

王冀说道:“时下正值春暖花开,走水路倒是个好主意。只是雇船需多少银两?”

韩德让笑道:“愚兄恰好有一艘楼船,停泊在潞县的漕运码头,可容二十人游乐。只可惜,府中皆是习武之人,无有歌伎相伴。否则,一路上观歌舞、品佳酿,倒也是一番乐事……”

于是,韩德让携王冀、张嫣、萧绰,一同登上了自己的楼船。同时,又命人将二百两纹银、两箱“金叶子”、十箱书籍、三十坛契丹烈酒、两箱衣物以及张嫣、萧绰的金银首饰和时令瓜果蔬菜、猪羊肉类、烹饪佐料搬上船来,以备路上之需。

原来,韩德让虽久未乘船,却仍养着十名摇桨撑帆的船夫,每月发给两贯铜钱,折合纹银也有二两之多。

上船之后,张嫣笑靥如花,对王冀道:“冤家啊,你的全部身家,就是那两锭银元宝,我还替你收着呢……”

王冀笑道:“全部身家?萧思温大人赠咱们的宅邸,难道不值钱吗?”

张嫣娇嗔道:“几间瓦房能值几何?找个荒凉之地,咱们想盖多少就盖多少……”

王冀听后暗想,看来在这个时代,倒卖房产倒也不是个赚钱的营生啊……

是夜,一行人矗立于楼船之巅,举杯邀月。王冀仰首望向苍穹中那轮皎洁圆月,缓声问道:“如今是什么时日了?”

韩德让微微一笑,答道:“依我汉人历法,已是正月廿六;若至宋境,便是乾德二年……”

张嫣轻声细语:“难怪此夜之月,又渐银勾……”

王冀心中一动,转而问道:“船舱之内,可有笔墨纸砚?”

韩德让连忙应声:“有……有……莫非三弟欲挥毫泼墨,吟诗一首?”言罢,他匆匆步入舱中,片刻间便捧着文房四宝归来。王冀转向张嫣,温柔言道:“娘子,且待我来吟诗一首,你执笔将我之诗作录于纸上。”

张嫣轻轻研墨,墨香四溢,她手执毛笔,含情脉脉地注视着王冀。王冀目光深邃,吟诵道:

“《水调歌头?船前赏月》

千里归无迹,独映一轮孤!

曾是曳南游北,来去载星烛。

两岸人烟黎庶,消磨几多寒暑,红绿总凋疏。

和风依旧暖,心念远江湖。

悼伍员,悲王谢,叹扶苏。

贫贱富贵,他朝身后有还无?

放眼六朝故地,崔九岐王安在?青史撰荣枯!

何须争得丧?鸿影正如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