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6章 文化输出2(1 / 2)

加入书签

1995年2月10日,四九城天坛公园内汉白玉栏杆上,一群穿着辫子朝服饰的年轻人正在拍照。导演李文博正拿着剧本和他们商量拍摄细节。面前这位妆容精致、头戴凤凰冠的女子名叫林婉,她是《华夏》剧组的主演之一。她的手中拿着的是一份《军头怨女》剧本,剧本上用行云流水的大字写着"片中主角虽为天子之女,却因家国变局沦落风尘,力挽狂澜方能光复社稷"。林婉的眼神闪烁着期待,她咬了咬嘴唇,似是下定了决心。

《华夏》剧组的筹备工作从春节前夕便展开了。2月15日,全国各地陆续传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山西民居、云南古村落、云南贝叶经塔……这些尚未被现代商业开发的原始风貌,都成了剧组追寻拍摄地点的好去处。电影选角导演魏明总会在每个选角现场播放一遍历史纪录片,让演员们对剧情背景有一个更为直观的感受。

剧组成员林婉正坐在化妆间里,仔细看了一眼镜子中的自己。淡妆下的面容显得更加清丽动人,她微微抚了抚头发,向身旁的化妆师小王微微一笑。"小王,这次拍摄我有个要求,我的妆容要和陈家洛的母亲一样,不仅是画风,连眼神都要一样。"化妆师小王点点头:"好的,我会让化妆师们根据古画上的细节来推敲。"

2月18日,道具组组长张晓加盟剧组,他的任务是结合敦煌壁画、传世名家字画、历史典籍等资源,设计影片所需的服饰、道具和妆容。为了确保道具的准确性和艺术品位,张晓甚至雇佣了四九城故宫的讲解员,陪同他们一起探访博物院里那些珍藏。每一件道具都经过一番打磨,从面料到工艺,再到细节,每一步都力求完美。

4月1日,《华夏》剧组终于完成了全国巡回选角。从上海的弄堂、广州的骑楼、成都的青瓦房,再到西安的老城,剧组找遍了各个历史场景。演员们看过剧本后,无不心潮澎湃,他们渴望在这部史诗级的电影中留下不朽的一笔。在选角试镜时,演员们便沉浸在了戏剧行动之中,他们的表演不仅配合了导演的每一个手势,更在眼神和举止间传递着浓郁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内涵。

剧组成员汇聚于四九城剧组总部,开始正式拍摄。这一天的清晨,四九城卢沟桥的晨光柔和,几位身着明代服饰的演员正从石狮旁边走来。主摄像机推近,镜头下的景色尽收眼底,片中的场景不断变换,从唐宋的繁盛,到明清的雅致,充分展现了华夏文明的长河风貌。

4月10日,剧组来到西安,这里将是影片的一个重要拍摄地。当地的导游阿龙正带着剧组成员走访碑林,为他们讲解每一块碑的历史及文化价值。剧组成员在碑林前驻足,思索着埋藏在这些石碑之中的先人智慧和坚韧精神。林婉和李文博在一处碑文前沉浸地交流着,李文博说:"你看,这不仅仅是华夏民族的历史,更是一种精神,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传承。"林婉轻轻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拍摄《华夏》的日子里,剧组还邀请了多位古代文化学者和宫廷服饰专家参与其中。4月15日,历史学家张教授与剧组交流如何准确还原历史细节。张教授细致地解释了每个时期的文化特色、礼仪习俗,甚至是一些非常细微的历史背景。李文博向张教授请教服装搭配与走步姿势,张教授耐心地讲解到:"穿袍服行步时,右手掌微向前上方,左臂垂于体侧,步态平稳沉稳。"这一幕不仅让演员们更加自信,也使电影的每一个场景都显得立体而生动。

4月20日,剧组来到苏州园林。古建筑专家钟老师带领剧组人员参观了拙政园的每一个角落。这次电影场景将在园林中展开,剧组成员需要与园林的每一砖一瓦和每一池水交融。钟老师详细介绍了每个景点的历史背景,这让剧组成员们受益匪浅。摄影指导刘伟深感震撼地说:"苏州园林是夏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每一次细节的捕捉都至关重要。"这一场景的拍摄不仅让剧组成员感受到了独特的文化韵味,更让观众们通过电影领略到了夏国古典园林的美。

4月25日,剧组来到山东曲阜,拍摄儒家文化的场景。导演李文博向当地的文化学者咨询儒学经典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其中不仅包括书籍知识,更包含了各种礼仪和技艺的传授。他认真记录着每一位学者的讲解,并向他们请教孔子学院的日常活动。一位儒家学者感叹说:"从这里走出的每位学子,都应当知道如何继承并弘扬孔子的思想。"这番话让李文博深受启发,他更加坚定了影片的文化基调。

11月1日,《华夏》拍摄完成,著名音乐人薛峰为影片开始配乐。他用古典乐器搭配现代编曲,让音乐既厚重又不失雅致。在配乐室里,薛峰与作词人方涛反复研讨每一个曲目的唱词。方涛对所述的剧本进行了深入理解,双方在合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最终,他们完成了主题曲《DIVA》的创作,歌曲中混合着古筝、箫、二胡等传统乐器的旋律,让观众在旋律中感受到华夏文明的魅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