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卷一:凡尘灵能,深渊之钥 第七章:意识中暖暖微光(1 / 2)

加入书签

林川的脚步沉重地落在吱呀作响的老旧楼梯上,每一步都仿佛拖拽着白日里凝聚的、冰冷的铅块。

他推开那扇贴满水电单和社区告示的、漆皮斑驳的铁门,一股浓烈而熟悉的气流瞬间包裹了他——

那是炖肉的浓郁酱香、炝锅的微辛烟火气,以及混杂着洗洁精清新味道的、属于家的独特暖流。这气息像一双无形却温柔的手,悄然拂过他绷紧的神经。

狭小的厨房里,橘黄色的白炽灯光像融化了的黄油般流淌。

母亲略显佝偻的身影在灶台和水池间忙碌着,蒸腾的热气在她花白的鬓角凝成细小的水珠。

那背影在氤氲的光影里,显得格外厚重而温暖,如同一座无声的灯塔。

林川把那个沉甸甸的、装着文件和不甘的电脑包小心地放在门边鞋柜上——仿佛要将外面的世界暂时隔绝。

他快步走到厨房门口,身体下意识地微微前倾,声音放得很轻,带着一丝无法完全掩饰的沙哑:

“妈,我来弄菜吧?”

他那句“我来帮你吧”滚到嘴边,却变成了更具体、更急于承担的动作暗示。

母亲闻言停下手中的锅铲,转过身。

灯光清晰地映出她额头上细密的汗珠,以及那双被油烟和生活磨砺得有些浑浊、此刻却盛满关切的眼睛。

她仔细打量着儿子疲惫的脸色和眼底的红血丝,那目光仿佛带着温度,穿透了林川强撑的屏障。

母亲的声音带着不容拒绝的暖意,伸手把他轻轻朝客厅方向推了推,道:

“去,歇口气,看你一脸倦相。”

“这里油烟大,呛人。”

然而林川的身体像钉子一样钉在原地,固执地摇头,甚至伸手想去接母亲手里的锅铲:

“真不累。剥个蒜,递个盘子总行吧?让我待这儿,踏实。”

母亲的手在半空中顿了顿。

她没有再强推,只是深深地看了儿子一眼。

那眼神里有无奈,有心疼,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看到孩子倔强成长的复杂情绪。

她最终只是几不可闻地叹了一声,那叹息轻得像飘过的一缕烟:

“你啊……川儿……”

她没把话说完,但这省略号里承载的重量,林川听得清清楚楚——

“长大了,懂事了,但也学会把苦往肚里咽了。”

林川微微别过头,假装没看到母亲眼中的湿润,只是更认真地拿起旁边篮子里的大蒜,沉默地开始剥。

厨房里只剩下锅铲碰撞的声响、油锅滋啦的欢唱,以及一种令人心安的寂静。

他知道,这个小小的空间,是他能短暂卸下铠甲的地方,也是他重新获取力量的地方。

他的“懂事”和“担当”,不再仅仅是责任,更是对这片给予他温暖港湾的无声守护。

暮色四合,简单却热气腾腾的饭菜摆上了那张用了多年、布满细纹和些许油渍的酱色木桌。

大姐一家也到了,小小的厅堂顿时被孩子的笑闹声、碗筷的碰撞声、大人压低的闲谈声填满,显得拥挤而蓬勃。

林川坐在父亲旁边略显局促的小马扎上。

捧起一碗熬得奶白的骨头汤,蒸腾的热气模糊了他的眼镜片。

他透过氤氲的白气,望着桌边一张张熟悉的脸庞:

父亲沟壑纵横、刻满风霜却努力挺直的背影,母亲忙碌间隙含笑看着儿孙的侧脸,大姐一边呵斥孩子别乱跑一边给姐夫夹菜的利落,还有小妹偷偷冲他做鬼脸……

一种沉甸甸的、温热的暖流,混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楚,从胃里缓慢地向上蔓延,浸满整个胸膛。

再多的困顿和委屈,在这一刻都被这盏昏黄灯光下的热汤和喧闹熨帖了少许。

这方小小的天地,是他在冰冷现实大海中唯一能握紧的、温暖的锚。

“川儿!”

父亲的声音低沉,像是被烟熏过,却异常清晰。

他停下筷子,目光如同平静而坚固的磐石,沉稳地落在林川脸上,道:

“工……做得还顺手不?”

饭桌上瞬间安静了一秒。

正在给外孙擦嘴的大姐,布菜的母亲,目光都若有若无地扫了过来。

林川捏着筷子的手指几不可察地紧了紧,指关节微微泛白。

他迅速低下头,扒了一大口米饭,含糊却用力地应道:

“嗯,挺顺的!项目不少,充实着呢。”

他吞咽下食物,抬起头时,脸上挤出一个轻松的笑容,但眼神深处掠过的那一丝极力压抑的锋芒,却没能完全逃过父亲锐利的眼睛。

“就是……我又琢磨出点新路子了。”

他的声音刻意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急于宣示的劲头,仿佛说给自己、更说给家人听:

“应该能成!真搞起来了,日子……还能再松快些。”

那句“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承诺,在他喉咙里滚了几滚,最终还是没说出来,但那份决心却像岩石一样坚硬。

父亲长久地注视着儿子,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一切。

他没有追问细节,只是拿起筷子,将一块最肥厚的五花肉放进林川碗里。

那动作缓慢、笃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好。”

父亲的声音斩钉截铁,一个字的重量却足以抚平惊涛,道:

“年轻人有力气,想得深是好事。路,都是趟出来的。”

“甭管多难,稳住了心思干!心里得有担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