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五章 全力支持(2 / 2)

加入书签

会场里嗡嗡作响。

人们头一回咂摸出味儿来:原来除了吭哧吭哧生产,厂子里头还有这么一大片没开垦的地!

可王铁山接下来的话,才真显出那份穿破眼前光景的眼界。

他望着两位领导,一字一句,异常郑重。

“我个人,不要一分钱好处。”

“只请求一件事:将来,要是这小组的点子真真切切给厂里、给国家省下了大钱,带来了好处……”

“能不能,从这省下的钱里,匀出那么一股,专门作为小组的‘革新奖’?”

“这奖金,一半,重赏立了头功的组员;另一半,反手再投进去,挖得更深!”

这番话,如同黑夜里的闪电,瞬间把两位领导眼睛里的火苗,“哗啦”一声点亮了。

他们立刻领悟了王铁山的深意。

这不是资本主义分红,更非中饱私囊。

这是在打造一个“技术反哺技术、创新激励创新”的良性循环!

所有的成果,都紧扣着“为国家增产节约”这个宏大目标。

这构想完美契合了那个年代“讲贡献,搞革新”的时代号召!

高副县长和钱东海副部长激动地站起身,注视着眼前这个在技术和思想上双双领先的青年,眼中是难掩的欣赏与赞叹。

“好!”

“好一个‘技术革新与资源再生实验室’!”高副县长满脸通红,当场拍板。

“王铁山同志!你这个提议太好了,太及时了!”

“我代表县委全力支持!”

钱东海副部长重重点头。

“我代表军区也完全同意!”

“这个实验室不仅要建,还要高标准建!”

“需要什么设备、人才,我们军分区开绿灯!”

就这样,在两位领导全力支持下,“技术革新与资源再生实验室”正式成立。

王铁山众望所归,成为首任主任。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以“课余实习生”的身份,将妹妹王银贵正式列入实验室名单。

她负责实验室最基础也是核心的工作:物料消耗与再生效益统计。

王铁山要用最正规的方式,亲手培养她那份与生俱来的管理天赋。

……

障碍扫清后,军用挂车项目在“奇迹车间”和主厂区的通力合作下势如破竹。

仅用一个月,二十套特种军用挂车便提前且超额完成!

消息传到省里,震动全省机械行业。

省机械厅与省军分区联合下发红头文件,对县机械厂与军垦农场的“军民合作”典范进行全省通报表彰。

王铁山的名字和他提出的“技术革新与资源再生”理念,第一次进入了省高层领导的视线。

项目庆功宴上,觥筹交错,人人沉醉于胜利的喜悦。

军代表钱东海却拿着一份盖有鲜红“绝密”印章的文件,径直走向王铁山。

那不是嘉奖令。

而是一份来自省城、措辞郑重的邀请函。

“王顾问,”钱东海神色凝重。

“省机械厅和省国防工办遇到了大麻烦。”

“一个多月前从东德进口的一批特种挂车,出了严重质量问题,全省专家都没辙。”

“他们听说你的事迹后,决定组织一次全省最高级别的技术攻关会。”

他将那还带着油墨香味的红头文件郑重交到王铁山手上。

“他们正式邀请你,作为本次技术攻关大会最年轻的特邀专家,三天后赴省城……”

“去会诊那批让专家们束手无策的‘洋疙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