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四章 土法上马?我造个神器给你看!(2 / 2)

加入书签

他点着地上的线,“既要顶住整个车身子,又得把发动机的劲儿传给轮子,让车跑。这道理,都明白吧?”

没等回应,他打了个再实在不过的比方:

“就好比一个人,肩膀压着一百斤麻袋,还得往前冲。你说他能跑吗?能!可他能跑多快?又能跑多远?时间长了,肩膀腿脚哪儿受得住?”

大伙儿眼睛亮了,频频点头。

粉笔擦着地面沙沙作响,转眼一个新结构轮廓出现。

“咱这设计,叫全浮式!”粉笔头重重敲在那代表轴承的位置上,“看清楚!承重这苦活儿,全由更粗壮的桥管和里头的圆锥轴承扛了!中间这根半轴呢?它就一个任务——传力!不扛任何分量,专心把差速器的劲儿传到轮子上!”

“这下,等于把人肩膀上的麻袋卸了!一身轻,只管撒开腿跑!是不是劲儿更足?跑得是不是更快更远?这车桥的劲儿和活头,翻一倍有什么稀奇?!”

他又画出两种轴承剖面。

“再说这圆锥轴承。车拐弯那股子甩劲,普通的滚珠轴承招架不住,它只管上下的力。可咱这圆锥轴承,天生就能吃住上下左右全方向的劲儿!你说哪个更经造?”

那些干巴巴的工程道理,被王铁山用庄稼把式都懂的话,讲了个透。

周铁牛和工人们的眼神,从疑虑到琢磨,最后豁然开朗!望着蹲在地上、裤腿手指沾满白灰的王铁山,那份敬佩,更深地融入了对真正能耐的服气!

“明白了!王师傅,彻底懂了!”周铁牛一巴掌拍在大腿上,激动得脸通红,“您这设计简直神了!是我老周眼皮子浅,脑袋转不动了!”

道理通了,可致命的疙瘩还在。周铁牛挠着头,愁云又爬上了脸,苦笑着摊手:

“王师傅,我们心服口服。”

“可……家伙不趁手啊!多好的想法,没那车得出精度的机器,不还是白想一场?”

是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车间里刚亮起的希望,眼瞅着又要灭。

哪知王铁山听了,反而笑着站起身,拍拍手上的粉笔灰,一句话砸得所有人耳朵嗡嗡响:

“老周,谁告诉你,这玩意儿非用车床不可?”

周铁牛当场愣住:“不用车床?那……拿锉刀硬蹭?得磨到猴年马月啊!”

“当然不是。”王铁山摇头,嘴角挂着一丝神秘的弧度,眼里跳动着“捣鼓”的火花。

“精度不够?那就想法子给它提上去!”

“工具不行?咱们就自己造趁手的!”

他一扬手,招呼着目瞪口呆的周铁牛和老孙:

“走!废料场去!带你们看看,怎么把一堆破铜烂铁,点出真金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