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九章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2 / 2)

加入书签

他看向王铁山,满眼欣赏:“铁山同志是商业系统先发现的人才。这样,你去县食品厂,直接当技术科副科长!厂里罐头生产线正好要技改,急需懂机械的人才担纲!怎么样?”

县食品厂副科长!

分量可比公社农机站副站长又重了一大截。

那可是县属大厂的技术岗位实权!

一旁的钱广发终于笑呵呵开口:“两位领导别争了,听我一言。”

他拉着王铁山,像看自家子侄:“铁山同志年轻,技术顶尖但管理经验缺磨炼。一步到位当领导反而不妥。不如先不定岗不定级,以‘县特聘技术顾问’身份挂靠我们收购站。工资按技术员最高标准发!”

“这样,他既能去农机站帮忙,又能到食品厂指导,县里哪个厂机器出问题也能请他。进可攻,退可守,多看看多学学,对将来发展只有好处!”

“住房我解决!”

钱广发拍胸脯保证,“我有个过命的老战友在县机械厂管后勤。给铁山这样立大功的功臣安排家属宿舍,小事一桩,没人能说半个不字!”

钱广发这提议最为周全长远!

“特聘技术顾问”名头看似虚,实则给了王铁山最大的自由,能不受单位约束,自由选择方向,也为他日后去军垦农场寻宝埋下了关键伏笔。

王铁山心底涌起对钱广发的深深感激。

这位老站长,是真心实意替他铺路。

他立刻做出选择,再次向三位领导鞠躬:“感谢领导们厚爱!我觉得钱站长的提议最合适,我想先多学习学习。”

见王铁山已决定,郑局长和刘主任虽有遗憾,也尊重他的选择,纷纷同意。

在这个不平静的夜晚,王铁山未来的道路,就这样被三言两语定了下来。

当晚回家,王铁山把“搬家进城”的决定告诉家人。

“啥?搬家?进城住?”马凤激动得差点站不稳,抓着儿子手确认了好几遍才敢信。

王银贵欢天喜地。她不懂进城意味什么,但只要能和哥哥爹娘在一起,去哪儿都好。城里肯定有比窝窝头更好吃的东西!

唯独王崇军,这个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老农,最初的震惊后,脸上露出了深深的忧虑。他默默走到院里,蹲在门槛上,吧嗒吧嗒抽着旱烟,一言不发。

王铁山知道父亲在想什么,走过去也蹲在旁边。

“爹,你不愿进城?”

王崇军吐出一口浓烟,声音沙哑:“山子,你出息了,爹高兴。可…咱家祖辈都是农民,离了地,爹心里不踏实啊。城里没地,吃喝都靠国家发的那点粮票定量,够咱四张嘴吗?万一…我是说万一,你在城里工作出事,咱连退路都没了。在村里,再不济还有几亩地,饿不死人。”

这是一个老农最朴素、最真实的担忧。土地是他的根,是他全部的安全感。

王铁山静静听完,没有反驳,只是认真说:“爹,我懂你的担心。以前,地是咱的命根子。”

“但现在,时代变了。我的手艺,就是咱家是最稳的退路。你放心,有我在,绝不会让咱家饿肚子,只会越过越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