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章 这一切都是误会啊(2 / 2)

加入书签

李勣回味了几遍,也忍不住连连点头。

“那些士族多自恃才学与显赫的家世,看不起我等武夫,但照我看来,便是那卢姓王姓的世家子弟,也断作不出这等既显我大唐男儿豪情,又应景的诗作。”

尉迟敬德却是大喜:“连茂公都称赞,那确是好诗啦。咱们可得把殿下这诗好好宣扬宣扬,连带着咱们哥几个也光彩嘛!”

“嘿嘿,连太子殿下都作诗夸赞咱凌烟阁的老兄弟们,此诗若能传唱于天下,可得把那几个世家都气个半死!”

李承乾愣了一会儿,才回味过来。

他引自李贺的这首诗,能传唱千年,那自然是上乘佳作,而且还在无意之中,拍了眼前几位老将的马屁。

便在不久之前,自己的父皇命人作凌烟阁,记录二十四功臣对于大唐,当然也是对李世民能顺利登基为帝的功绩。

此事天下皆知,李贺本人诗句中,期待着出现一位如凌烟阁中一般的英雄人物,平定中唐乱局。

现在自己所吟的诗句,在别人听来自然不会有这一层意思。

大家只会当作是太子殿下也在期待着能有像凌烟阁中一般的名将名相辅佐自己。

这不就等于是在委婉地提升了凌烟阁中人物的地位么?

而且,从他们口中,也听得出来,哪怕在贞观朝之时,士族经历了隋末大乱,依然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

纵使战功赫赫如尉迟敬德等人,也没少受几大顶级门阀的鸟气。

可是,可是……

我只是有感而发,借着李贺的诗句抒发一下自己的情绪。

我是真没想刷你们的好感度啊!

李承乾有“苦”难言,只能微笑着接受三位老将的夸奖。

还能咋办?难道现在要告诉他们,自己其实是剽窃了百多年后一位叫李贺之人的诗句?

自己所吟的诗句里出现什么凌烟阁也只是个巧合?

还得“详细说明”,那李贺为何会作出此诗……是因为大唐再过百多年,就会因安史之乱,陷入军阀割据,大唐朝廷无力节制的情景,甚至有时朝廷还要看那些地方节度使的脸色……

李承乾只是想要摆脱太子的身份,给自己招来的祸患以及李世民那个可怕人物的猜忌。

他绝对不想让自己被世人当成是疯子,那下场一定很不美妙!

“那不过是一时兴起,随口乱吟而已,几位将军不必放在心上,至于在外宣扬之语,更是过了,你们听过便罢。”

“咳咳,用兵方略之事,便拜托三位将军,本宫接下来,还得跟兵部协调军甲粮草的供应之事,便不送在位将军了。”

李承乾现在是满头大汗,干脆直接送客吧。

要是再让他们呆下去,自己万一再不小心刷了他们的好感度,那这太子还能不能推得掉?

得知自己竟然“公开收买军方重臣”,自己那个皇帝老子又会怎么看待已经存了“谋反之意”的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