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卷 谁人为我砺青锋_第八节(1 / 2)
泰昌皇帝说到这里突然止住了嘴,半晌后又摇头长叹道:“久闻东林书院大门书有对联一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忧人-……现在国事艰辛如此,这一众大臣怎么一天到晚就惦着在后宫搅事?郑贵妃说到底还是朕的庶母,皇三弟和朕争位一事说到底也是朕的家事,时过境迁,朕都不放在心上了,他们怎么反倒容不下呢?“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二十九日,泰昌皇帝自知行将不起,就急召孙承宗觐见。孙承宗是东林党宗师叶向高的弟子,而叶向高则是詹事府正詹事,也就是泰昌皇帝的开蒙恩师。泰昌皇帝对东林党青眼有加,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叶向高的影响。
泰昌皇帝对叶向高一向很尊敬,张口必称“先生“,如果泰昌皇帝不是贵为天子的话,那孙承宗甚至可以叫他一声“师兄“。多年来孙承宗一直深受泰昌皇帝信任,泰昌皇帝不给孙承宗实职,而是任命他为詹事府经筵讲官,这个职务不但是太子的贴身参谋,也是皇太孙的老师。从很早以前开始,泰昌皇帝就有意要把孙承宗培养成自己儿子的重臣,现在他觉得托孤的时候已经到了。
“恺阳(孙承宗的号)老成稳重,有卿辅佐太子,朕无忧矣。“
听到这明显是托付后事的话,孙承宗没有再说什么场面话,而是郑重其事地向泰昌皇帝保证道:“臣虽愚钝,但愿效武侯之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泰昌皇帝命人喊出太子,并让太子送孙承宗出殿。太子本来就对自己的老师很尊重,现在听到父皇的命令后,就效法民间弟子之礼,带孙承宗到外殿等候。孙承宗走后,泰昌皇帝就垂询起自己的陵墓来,它当然远远还没有完成。泰昌皇帝当机立断,下令等自己死后就把遗体安葬在景泰皇帝为自己造的坟墓里,那座坟墓在英宗复辟后一直空着,泰昌皇帝觉得那坟墓的规模和地点都不错。
后事已经交代好了,儿子也托付给最信任的孙承宗了,现在就连陵墓也有了着落,泰昌皇帝就打算为自己的生命作最后一次努力:“有鸿胪寺官进药,何在?“
泰昌皇帝病危后,鸿胪寺丞李可灼就炼制了几枚大还丹。所谓“大还丹“就是氧化汞,加热水银矿石时,红色的水银矿石会首先被还原成银色的金属汞,金属汞在继续受热后又会通过氧化反应变成红色的氧化汞。当时的人们不清楚这里面的变化,见到这个从红变白、然后又从白变红的过程就觉得很神奇,因此将氧化汞称为“大还丹“。
从秦始皇开始,人们就认为,这种“大还丹“既然能从红变白、再从白回到红,那么它里面就隐藏着返老还童的秘密,能把老人“还“成少年,是能起死回生、活死人而肉白骨的“仙丹妙药“。
泰昌皇帝安排好后事后,就吩咐鸿胪寺进药,准备靠这种仙丹来救自己一命。
↑返回顶部↑